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论语的名言名句包含出处有哪些_论语的名言名句包含出处有哪些句子

ysladmin 2024-05-19 人已围观

简介论语的名言名句包含出处有哪些_论语的名言名句包含出处有哪些句子       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个人观点来回答大家对于论语的名言名句包含出处有哪些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论语的名言名句包含出处有哪些的话题。1.孔子论语中的名言名句2.出

论语的名言名句包含出处有哪些_论语的名言名句包含出处有哪些句子

       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个人观点来回答大家对于论语的名言名句包含出处有哪些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论语的名言名句包含出处有哪些的话题。

1.孔子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2.出自于论语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3.出自《论语》的名言警句有哪

4.论语中的名言有哪些

5.孔子中的《论语》有哪些名句?

6.哪些名人名言出自《论语》?

论语的名言名句包含出处有哪些_论语的名言名句包含出处有哪些句子

孔子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孔子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1.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3.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4.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6. 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7. 巧言乱德。

        8. 不学礼,无以立。

        9.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0.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1. 放于利而行,多怨。

        12. 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3.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4.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5.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6.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17.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8.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19.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20.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1.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2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23.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4.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26.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7.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28.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0.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31.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3.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4.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36.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7.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38.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0.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1. 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42.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44.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45.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46.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47.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8.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49.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50.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51.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2.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53.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5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55. 有杀身以成仁。《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56.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7.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58. 道不同,不相为谋。

        59.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60.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6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6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6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65.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66.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6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8.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69.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70. 过,则匆惮改。

        71.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72.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3.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74.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75.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7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7.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7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9.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80.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81. 巧言令色,鲜矣仁。

        82.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83.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8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85.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86.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87.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8.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8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90. 礼之用,和为贵。

        91.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92.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93.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94.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95.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6.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97.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98.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99.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00.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01.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102. 有教无类。

        103.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04. 《关睢》,乐而不*,哀而不伤。《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05.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6.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07.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08.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109.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11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111.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112.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113.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1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15.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116.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117.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18.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

出自于论语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出自《论语》中的孔子名言如下: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语意“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件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件愉快的事?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君子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语意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且有新的体会,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语意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语意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做学问的道理。?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语意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意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表面知识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6、性相近,习相远。?

       语意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7、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语意他的聪明别人可以学得来,他的愚蠢别人却赶不上。?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语意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支学习,找出他们缺点加以改正。?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语意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10、言必信,行必果。?

       语意说了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不拖拉。?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语意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知道疲倦。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语意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语意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1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语意和朋友相处(交往),说话就要算数。?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语意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但男子汉(也包括普通老百姓)不可以被夺去志气。

出自《论语》的名言警句有哪

       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未知生,焉知死

       7、小不忍,则乱大谋。

       8、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教无类。

       9、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10、言必信,行必果。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16、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中的名言有哪些

道德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当仁不让于师。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爱人,知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修养

       君子无所争。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人格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唯酒无量。不及乱。

       食不语。寝不言。

       温。良。恭。俭。让。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知其不可而为之。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过犹不及。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礼之用,和为贵。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思不出其位。

       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中的《论语》有哪些名句?

       论语中的名言如下:

       一、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释义:

       1、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意思是:我愿意将车马、轻软的皮衣都拿出来与朋友们共同享用,即使用坏了也不懊恼。

       2、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友情的重视和珍视,以及他对于物质财富的淡泊和洒脱。在孔子的观念中,友情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之一,因此他愿意与朋友们共同分享自己拥有的一切,包括物质财富和知识经验。

       3、这种珍视友情、淡泊名利的精神,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情义”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二、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释义:

       1、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别人。这句话强调了个人对于自己的责任和要求,以及对于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君子在面对问题时,会首先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进自己。

       2、而小人则往往把责任推给别人,抱怨和指责他人,忽视了自身的不足。这种自省和自我要求的品质,是君子成为榜样和引领者的关键所在。

       3、同时,这句话也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不要将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别人,而是要以信任和尊重为基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释义: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不要以自己的意愿去伤害别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当以身作则,用同样的标准和态度来要求自己和他人。

       2、如果自己不喜欢被欺骗、被伤害或者被侵犯,那么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避免做出类似的行为。只有当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是积极、健康和尊重的,我们才能建立起互信、互敬、互爱的社会关系。因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

哪些名人名言出自《论语》?

       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

       1.言必行,行必果

       这一句常被用来表示:说话要算数,做事要有结果。好像很牛有木有?但你知道这样的人,孔子老师是怎么评价的吗?

       来看原文,

       《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具体来说,就是子贡问孔老师什么叫士。士是很牛的一种人,是有精神追求的。孔子说替老板出差,把活办好,就是一流士,在家乡认为他孝,大家都跟他称兄道弟,这是二流的士,至于说了话一定要做到,做事一定要追求结果,啧啧啧 ,这种钻牛角尖的人,虽然也算是士了,不过是士中的小人罢了。

       看到没有,言必信,行必果,不一定是好事啊。最重要的还是有自己的价值观啊。发现错了,还要一个劲的往前冲,那不是没脑子的傻瓜吗?

       所以孟子老师说得很明白了: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只要做正义的事,什么信不信,果不果,何必那么执着呢?

       2.三思而后行。

       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大家都用来表示办事要多过脑子。但这真的是孔老师提倡的吗?还是用全文来说话: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是春秋时代鲁国的一位有名的大夫,办事特别谨慎。具体可以参见脑洞老师的作品《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了》(好吧,这是一个小广告)。孔子老师听到了,表示想二次就够了,想三次,太不环保节能了。

       所以想法太多耗内存,大家还是不要太墨迹了。想到就去做!不然,等你三思完,真的就后行了。

       3.以德报怨

       这句出自《论语·宪问》,现在大家都用来表达特别高尚伟大的情操。但脑洞老师知道,我们的孔老师其实是个现实主义者,他的态度可不会这么伟大。看看原文,果然如此: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个人请教孔子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我呸!报什么德,他弄我,我弄他,他对我好,我对他好!

       看,这就是率真可爱的孔子老师。大家要像孔老师学习啊,对你好的,你要对他好!对你坏的,也不要拿热脸去贴冷屁股!这就是脑洞老师的人生观!

       另外,有人是提倡以德报怨的,这位就是老子先生。这位大爷神龙见首不见尾。说的全是玄乎不食人间烟火的话,你要信,那就信吧,反正我不信!

       4.学而优则仕

       这句是孔子老师的学生说的,现在这句话简单就是公务员的招生公告嘛,学习成绩好的快来招公务员当官啊。

       但原文可不是这样的。原文是这样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这里的优不是好,而是有余力。你当官的事情办好了,就去搞搞学习,你学习搞好了,也顺便去当当官。仅此而已。

       5.父母在,不远游

       这句话是孔子老师说的,但你真的听老师的话安心在家里做个宅男就不对了,因为孔子老师不是让你宅在家,而是让你不要没事乱窜门,如果真有要紧事,还是可以出门的。因为这一句全文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有事情,你该出门还是出门啊,别宅在家啃老了。尤其是年过三十还单着的,你倒是赶紧出门相亲去啊。非要把父母逼疯吗?

       5.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既然说到了相亲这档子事,那顺便说说有关生儿育女的一样事情。

       比如这一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不是《论语》里的,是儒家二代大神孟子说的。

       这句话大家好理解啊,生不出后代就是最大的不孝嘛!古往今来,多少色狼用这句娶小老婆。但孟子老师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我们先看看完整版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是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个例子牵扯到一个历史事件,就是舜被当时的帝王尧看上了,调到中央工作,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本来是好事,但舜没有跟父母打招呼,尧也没有跟亲爱见面。就把这个事情办了。舜这样娶而不告就是无后。就是没有后辈的样子。最后一句“君子以为犹告也”。就是说,不告诉就不告诉还能咋地,大家都点赞,认为跟告了是一样一样的。这个就牵到了舜的家庭问题了。这里不详说,只告诉大家舜跟父母的关系很不好。

       看到没有,孟子老师说的无后不是指没后代,而是身为晚辈不像晚辈。要是知道后人拿着他老人家的话奉圣泡妞,孟老师还不得气晕过去。

       今天关于“论语的名言名句包含出处有哪些”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论语的名言名句包含出处有哪些”,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