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论语十大名句_论语十大名句及翻译

ysladmin 2024-05-19 人已围观

简介论语十大名句_论语十大名句及翻译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论语十大名句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论语十大名句的话题,我们开始讨

论语十大名句_论语十大名句及翻译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论语十大名句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论语十大名句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

1.论语的前10句是那些?

2.《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有哪些?

3.写出《论语》中的十则治学名言。急急急急

4.论语经典名句及出处

5.论语最经典的十句话

6.《论语》有哪十句比较出名的名言?

论语十大名句_论语十大名句及翻译

论语的前10句是那些?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有哪些?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翻译:学习,并不断实践,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愉快的吗?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学习不思考,容易迷惑不解。只思考不学习,很危险。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四、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聪敏好学,又能虚心地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过去的东西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过去的事是可以作为老师的。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翻译:父母活着的时,子女不远游外地;即使出远门,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七、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八、言必信,行必果。

       翻译:说话一定要诚信,做事一定要坚定果断。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十、德不孤,必有邻。

       翻译: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写出《论语》中的十则治学名言。急急急急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有:

       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6、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论语经典名句及出处

       孔子治学名言

       第一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注释:

       (1)学而时习之——时,时时,经常;习,演习,复习。

       (2)说——同“悦”。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

       点评:这里,孔子掌握了一条很重要的学习规律。对有的需要牢记,加深理解的文化,以及又有些复杂的文化,看一遍、两遍是不行的,必须反复多读、多看,反复记忆,这样才会把所学的文化理解透彻和和记忆深刻。

       第二条: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注释:“重”指庄重、沉稳、踏实。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沉稳、踏实就没有威严,就是学习了文化也不能巩固。

       点评:一个人不庄重、沉稳、踏实就会浮躁,轻薄。浮躁,轻薄之人自然在他人面前没有威严,自然也不能搞好学习。

       第三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已经学到的文化,又发现(创造)了新的文化,这样就可以作老师了。点评:相对而言,学习文化易,创造文化难。创造文化就是把学习到的文化融会贯通(其中当然要结合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从而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等。这当然是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孔子认为,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四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

       (1)罔——同“惘”,迷惑。

       (2)殆——危险。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那就会陷入迷惑而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那是危险的。

       点评:孔子在这里是要人们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这一条与“温故而知新”是有联系的。怎样才能“知新”,就是用我们的大脑思考问题。当然不是凭空思考,而是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社会实践融汇起来思考。只学不思考,则不会有新的收获,不能创造出新的文化。但只思考而不学习,就没有“培养基”(实验室里生物繁殖、生长的基本条件),失去了理论指导,使我们的思考往往会失去目标,其结果是空想、泛想,甚至会陷入歧途。

       第五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知道。

       点评:这是孔子告诫人们,对于求知来说,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是知也”里的“知”,不是说的知道了应学习掌握的文化,而是说,只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离真正的“知道”也就不远了。

       第六条: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知道真理(道理),就是晚上死了也是可以的。

       点评:从这里,我们看到孔子的学习求知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发扬和学习。孔子把学习求知当作一生的事业。年虽老,精力不济,但他仍然坚持这种可贵精神。这里的“道”,应该理解为一个人所要求知的那些道理。

       第七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这里,孔子是指某一个人聪明而好学,不以问在下的人为耻辱。

       点评:这个人是指一个叫孔文子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道:孔文子这个人因为什么缘故谥他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聪明而好学,又不以问在下的人为耻辱,所以给他“文”的谥号。“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坚毅不移的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既是积极的学习态度,还有科学的求知方法。看来,一个人学习、求知要具备的素质是很多的。

       第八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

       (1)好——喜好。

       (2)乐之者——为从事某种学问而感到快乐的人。

       译文:孔子说,对于文化,懂得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为从事它而感到快乐的人。

       点评:孔子这是说的一个求知者对某种文化的钻研爱好的程度,如以它为快乐,那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这种求知精神超过前两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最高级的求和精神。有了这种求知精神,再弥坚的学习堡垒也是可以攻破的。

       第九条: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智力的求知者,可以教给他比较高深一些的学问,只有中等以下智力的求知者,不要教给他高深的学问。

       点评:不要误以为,孔子在这里对教育对象分了等级,看不起智力较低的求知者。人群之中,智力的高与低是客观存在的。孔子提出这个教育观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恰恰是主张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第十条: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第十一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第十二条:民无信不立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第十三条:德不孤,必有邻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第十四条: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第十五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第十六条:敬鬼神而远之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

       第十七条: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第十八条: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第十九条: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又见《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吕氏春秋》亦记载:“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疲倦。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近人钱穆认为“或以本章为谦辞,实非也。”(《论语新解》)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认识和方法对“学”与“教(教诲)”的合理总结。

       第二十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汉郑玄注:“富贵而不以义者,于我如浮云,非己之有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又见《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论语最经典的十句话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了过失并不可怕,怕的是知错不改,那就是真正的过错了。

       2、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这是孔子评论弟子颜回的话。遇事迁怒与人,同样的错误犯两次,这两种毛病,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颜回正是因为杜绝了这两种毛病,才受到老师的高度赞扬。

       3、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这里的“三”,意思是多次,不是具体数字。因为我们自己犯了错误很难察觉,所以一天要多次地反省自己。

       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大富大贵,是我们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而得到的,我们宁可不要。

       5、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如果早上能够悟道,即使晚上就死去,也是非常值得的。

       6、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修为自己,现在人读书的目的,在于做给别人看。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到了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的叶子是最后才凋零的;只有经过最艰苦的考验,才知道谁是最坚强的。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自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自身行为不端,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听从。

《论语》有哪十句比较出名的名言?

       论语最经典的十句话如下:

       1、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论语·子罕》。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逻辑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忧,是因为以前没有考虑得长远。

       3、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在与人相处中,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习之,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加以改进。

       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民第十六》。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君子按照天地的规律要求自己,所以舒适安宁。小人则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常常忧虑算计。

论语中的名句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二)

        新《〈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他学,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与他同样的缺点。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字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唉唉是这个吗?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8、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5、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1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0、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21、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好了,今天关于“论语十大名句”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论语十大名句”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