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杨慎的千古名句_杨慎的千古名句有哪些

ysladmin 2024-05-19 人已围观

简介杨慎的千古名句_杨慎的千古名句有哪些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杨慎的千古名句”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1.有名的杨慎诗词有哪些 临江仙杨慎的代表作2.杨慎简介3

杨慎的千古名句_杨慎的千古名句有哪些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杨慎的千古名句”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有名的杨慎诗词有哪些 临江仙杨慎的代表作

2.杨慎简介

3.明朝的杨慎之的《临江仙》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4.《西江月》杨慎〔全诗〕

5.敦煌有哪些诗词名句?

6.三国演义开篇词是杨慎写的吗?

杨慎的千古名句_杨慎的千古名句有哪些

有名的杨慎诗词有哪些 临江仙杨慎的代表作

       临江仙(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送余学官归罗江

       豆子山,打瓦鼓;阳平关,撒白雨。白雨下,娶龙女;织得绢,二丈五。

       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我诵绵州歌,思乡心独苦。送君归,罗江浦。

       出郊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竹枝词

       神女峰前江水深,襄王此地几沉吟。暖花温玉朝朝态,翠壁丹枫夜夜心。

       于役江乡归经板桥

       千里长征不惮遥,解鞍明日问归桡,真如谢眺宣城路,南浦新林过板桥。

       夏水谣

       街沿下,雨戴帽。龙嫁女,天公笑。日反烧,水淹灶。岩洞青蛙树上叫。

       三岔驿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

       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

       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故园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

       无题

       石头城畔莫愁家,十五纤腰学浣纱。堂下石榴堪系马,门前杨柳可藏鸦。

       景阳妆罢金星出,子夜歌残璧月斜。肯信紫台玄朔夜,玉颜珠泪泣琵琶。

       柳

       垂杨垂柳管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

       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宿金沙江

       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阑干曲。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

       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病中秋怀八首选一

       迢递城西百尺楼,登兹销暑亦销忧。江山平远难为画,云物高寒易得秋。

       吉甫清风来玉麈,涪翁妙墨换银钩。余甘渡口斜阳外,霭乃渔歌杂棹讴。

       二十一史弹词

       第一段 总说

       西江月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西江月

       滚滚龙争虎斗,匆匆兔走乌飞。席前花影坐间移,百岁光阴有几。

       说古谈今话本,图王霸业兵机。要知成败是和非,都在渔樵话里。

       第二段 说三代

       南乡子

       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

       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换声。谁弱谁强都罢手,伤情。打入渔樵话里听。

       西江月

       阅尽残篇断简,细评千古英雄。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

       昨日香车宝马,今朝禾黍秋风。谁强谁弱总成空,傀儡棚中搬弄。

       第三段 说秦汉

       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西江月

       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乌飞兔走疾如梭,眨眼风惊雨过。

       妙笔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

       第四段 说三分两晋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西江月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第五段 说南北史

       清平乐

       闲行间坐,不必争人我。百岁光阴弹指过,成得甚么功果。

       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疎柳啼鸦。王谢堂前燕子,不知飞入谁家。

       西江月

       飒飒西风渭水,萧萧落叶长安。英雄回首北邙山,虎斗龙争过眼。

       闲看坝桥杨柳,凄凉露冷风寒。断蝉声里凭阑干,不觉斜阳又晚。

       第六段 说五胡

       点绛唇

       暮鼓晨钟。春花秋月何时了,七颠八倒,往事知多少。

       昨日今朝,镜里容颜老。千年调,一场谈笑,几个人知道。

       西江月

       六代瓜分世界,五胡云扰中原。纵横三百有余年,几度交锋索战。

       马过生灵齑粉,血流河洛腥膻。耳闻犹自不堪言,有眼休教看见。

       第七段 说隋唐二代

       临江仙

       一片残山并剩水,年年虎斗龙争。秦宫汉苑晋家茔,川源流恨血,毛发凛威灵。

       白发诗人闲驻马,感时怀古伤情。战场田地好宽平,前人将不去,留与后人耕。

       西江月

       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踪迹茫然。隋唐相继统中原,世态几回云变。

       杨柳凄迷汴水,丹青惨淡凌烟。乐游原上草连天,飞起寒鸦一片。

       第八段 说五代史

       定风波

       雨汗淋漓赴选场,秀才落得甚干忙。白发渔樵诸事懒,萧散。闲谈今古论兴亡。

       虞夏商周秦楚汉,三分南北至隋唐。看到史官褒贬处,得避。不摇纨扇自然凉。

       西江月

       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残篇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

       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

       第九段 说宋辽金夏

       蝶恋花

       简尽残编并断简,细数兴亡。总是英

杨慎简介

       赞美长江的千古名句如下: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名句。这句话的意思是长江的水滚滚向东流去,历史的浪潮中,英雄人物如浪花般涌现又消失。表达了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悲壮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这句话的意思是长江的水向东流去,历史的浪潮中,无数的风流人物被淘汰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英雄人物的感慨。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消失于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和长江的辽阔之美。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名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或我)没有看到正直和邪恶得到公正的对待而慷慨悲愤白了头发的人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人生的感慨。

长江流域的地理特征:

       1、水系庞大,径流丰沛:长江流域拥有庞大的水系,其干流全长约6300公里,流域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7%。长江流域的年径流总量约为9958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5%。这使得长江流域成为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长江流域的水系为中国的农业、工业、生活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2、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长江流域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由河源至河口,总落差达5400米。流域内包括高山、高原、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这种复杂的地形为长江流域带来了多样的气候类型。长江流域上游地区为高原气候,中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下游地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这种气候多样性为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3、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长江流域是中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流域内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特别是长江流域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高达30.5万兆瓦,占全国水能蕴藏总量的40%。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水土流失、水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日益严重。

明朝的杨慎之的《临江仙》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杨慎别称:杨文宪。字号:字用修号升庵。所处时代:明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北京孝顺__。出生时间:1488年12月8日。去世时间:1559年8月8日。主要作品:《滇海曲》《临江仙》《滇海曲》《少年游》《转应曲》等。主要成就:明代三才子之首。

       关于杨慎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杨慎的诗词

       《临江仙》、《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鹧鸪天·元宵后独酌》、《出郊》、《滇海曲》、《转应曲》、《滇海曲》、《少年游》、《少年游·红稠绿暗遍天涯》、《滇海曲·碧鸡金马古梁州》、《中秋·四壁蛩吟白露团》、《竹枝词·神女峰前江水深》、《竹枝词(九首)》、《咏柳·垂杨垂柳管芳年》、《中秋禁中对月》、《转应曲·银烛》、《三岔驿》、《击壤图·陶唐天子调八风》、《重寄张愈光》、《秋风引·霜凛衔芦急》。

       二、小传

       蟾宫折桂升庵自幼聪慧过人,又非常好学,再加上他出生于书香门第,是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所以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七岁时,他母亲教他句读和唐代绝句,常能背诵。十一岁时,就会写近体诗。十二岁时,拟作《吊古战场文》,有“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的警句,他的叔父兵部侍郎瑞红看了极为赞赏,复命拟《过秦论》,其祖父读了之后,自矜谓:“吾家贾谊也”(陈文烛《杨升庵太史年谱序》)。有一天,他的父亲和叔父们观画,问升庵曰:“景之美者,人曰似画;画之佳者,人曰似真,孰为正?”要求他写一首诗加以说明,升庵略加思索,立即写诗云:“会心山水真如画,名手丹青画似真;梦觉难分列御寇,影形相赠晋诗人。”他十三岁时,就随父入京师,沿途写有《过渭城送别诗》、《霜叶赋》、咏《马嵬坡》诗等,其《黄叶诗》,轰动京华。当时茶陵诗派的首领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明史》卷192),并称杨慎为“小友”。升庵二十一岁时,参加会试,主考官王鏊、梁储已将杨慎写的文章列为卷首。不料烛花竟落到考卷上烧坏,以致名落孙山。遭此意外的打击,杨慎并没有灰心失望。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杨慎终于在正德六年(1511)他二十四岁时,殿试第一,考中状元,授翰林修撰。从此,杨慎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台。

       入仕求退杨慎的政治生涯是非常坎坷艰辛的。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_是一个喜欢玩乐的人.不理朝政,喜欢到处游玩.针对武宗荒诞的行为,杨慎不避斧钺,敢于犯颜直谏,于正德十二年(1517)呈上《丁丑封事》的奏章,指责朱厚_“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劝他停止这种荒唐行为。朱厚_根本不理睬,依旧我行我素。升庵目睹民不聊生,国事日非,实在气愤不过,称病告假,辞官归里。

       逆鳞廷杖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终被害死,死因不明,成为一场悬案,因无子嗣,由其堂弟朱厚_继位,是为明世宗。授杨慎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升庵利用给皇帝讲书的机会,经常联系当时实际情况教育世宗。如对已判死罪尚未诛杀的佞宦张锐、于经等人,由于大肆行贿、世宗破例赦免了他们的死罪。升庵在经筵讲课时,便特地选出《尚书》里《金作赎刑》这一章,对世宗讲道:“圣人赎刑之制,用于小过者,冀民自新之意;若大奸元恶,无可赎之理。”朱厚_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常常借故停止讲书。这样,升庵由于耿直,既失欢于皇帝,又结怨于权奸。杨慎虽胸怀壮志,力图报国,但其政治才能在当时是难以施展的。特别是在内阁“大礼议”的纷争中,突出表现出杨慎的“叛逆”风骨。事情是这样的:朱厚_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登上皇帝宝座后,按照皇统继承规则,世宗要承认孝宗是“皇考”,享祀太庙;自己的生父只能称“本生父”或“皇叔父”。朱厚_即位后第六天,就下诏令群臣议定他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按皇帝的尊号和祀礼对待;这样,皇统与家系就成了当时内阁大臣纷争的议题。当时,张璁、桂萼等新贵,为迎合上意,攀附权奸,主张在宪宗与武宗之间,加入睿宗(兴献王朱__),德高望重的杨廷和父子和许多大臣坚决反对。为此,杨廷和被迫辞官归里,升庵一再上书辞职,不愿与张、桂等“无耻小人”同列共事。对此,刚愎自用的朱厚_非常生气,他一意孤行,正式下诏改称生父为恭穆皇帝,升庵“又谐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世宗更加震怒,竟使用暴力镇压,“命执首八人下诏狱”。消息传出,群情激愤。杨慎约集同年进士检讨王元正等二百多人,激动地说:“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于是,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列宫大哭,抗议非法逮捕朝臣、声彻宫廷。“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升庵于七月十五被捕,十七日被廷杖一次,死而复苏;隔十日,再廷杖一次,几乎死去,然后充军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

       流放滇南杨慎在放逐滇南漫长的三十多年流放生活中,并未因环境恶劣而消极颓废,仍然奋发有为,不肯向邪恶势力屈服。他路经湘西,想起了被楚怀王放逐的屈原,情不自禁地哼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贵州,他想起了流放夜郎(今桐梓县)的李白,感叹“我行更迢递,千载同潜然”(《恩谴戌滇纪行》)。他不仅寄情山水,而且悉心著述,为白族修史。每到一处,往往借咏边塞奇花异草,抒发政治热情。他在《南枝曲》中,以生在“穷山绝域”而“绝世独立”、自放清香的老梅自喻;在《山茶花》中,盛赞山茶花不畏严寒,“绿叶红英斗雪开”的傲然风骨。他在永昌看到“背日而开,与蜀葵相反”的唐婆镜花,就慨叹葵花向日,固然是忠臣的象征;唐婆镜花背日而开,应是诤臣的表现。诤臣往往受到诌媚佞臣的排挤和诬害,无耻小人又经常乔装成向日蜀葵,使人忠奸难辨,真假难分。在咏物之中,寄寓着自己正直的人格和理想。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杨慎在放逐期间,仍然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国事。如当他发现昆明一带豪绅以修治海口为名,勾结地方官吏强占民田,化公为私,敛财肥己,坑害百姓时,不仅正义凛然地写了《海门行》、《后海门行》等诗痛加抨击,还专门写信给云南巡抚赵剑门,力言此役“乃二三武弁投闲置散者,欲谋利自肥而倡此议”,请求制止如此劳民伤财的所谓水利工程。

       伉俪情笃杨慎的政治生活虽然十分坎坷,但爱情生活却很幸福美满。他的夫人黄娥,字秀眉,四川遂宁(又称黄安)人,长诗词,尤擅长散曲。婚后他们夫妇感情非常融洽,在桂湖之滨过着诗情画意、相敬如宾的甜蜜生活。他俩经常在湖畔散步,榴阁赋诗,相互酬答。杨慎夫妇虽然情投意合,但并未陶醉于卿卿我我的儿女之情。婚后第二年,在黄娥的支持和劝促下,升庵就动身进京复官。杨慎与黄娥的忠贞爱情是经得起严峻考验的。因为在他俩的生活旅途中,春光明媚的顺境是很短暂的,而更多的是漫长的急风暴雨的逆境。当杨慎因仗义执言,遣戍滇南时,黄娥对丈夫不仅毫无怨言,而且深表同情,曲意劝慰,殷勤照顾。黄娥不辞风霜之苦,千里跋涉,亲自护送升庵从北京到云南。嘉靖三年(1524)十二月十五日这个天寒地冻的夜晚,黄娥陪伴着骨瘦如柴,身带枷锁的杨慎,行至江陵的驿站门前,他看到妻子风尘满面,疲惫不堪,再也不忍心让她向前护送了,力劝妻子回四川新都老家。临别之际,升庵填写了一首《临江仙》词云:“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何洲?今霄明月为谁留?团圆清影好,偏照别离愁。”(《戍云南·江陵别内》)。情辞凄楚,催人泪下。黄娥回到新都,看到桂湖景物依旧,物是人非,写了一首怀念丈夫的《七律·寄外》:“雁飞曾不度(一作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感情十分真挚。此后,黄娥曾越山涉水,到云南永昌探望杨慎,并在戍所住过两年多的光阴,嘉靖八年(1529)杨慎父亲去世,杨慎赶回新都治丧,夫妇才得短期会面。相见时难别亦难。临别时,黄娥写了《罗江怨》散曲,与升庵送别。曲云:“青山隐隐遮,行人去也,羊肠鸟道几回折?雁声不到,马蹄又怯,恼人正是寒冬节。长空孤鸟灭,平芜远树接,倚楼人冷栏干热。(其三)”以冷与热的强烈对比,反映自己内心的一片深情,凄婉动人,遂成千古名句。

       著作等身杨慎一生刻苦学习,勤于著述,是有明一代著名的博学家。他不仅对经、史、诗、文、词曲、音韵、金石、书画无所不通,而且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如他任翰林时,正德皇帝朱厚_问钦天监及众翰林:“星有注张,又作汪张,是何星也?”众张口结舌,无以对答,独杨慎从容对曰:“柳星也”,并历举《周礼》、《史记》、《汉书》等文献资料加以说明。他预修《武宗实录》,事必直书,不为尊者讳。他在长期流放中,仍然“好学穷理,老而弥笃”(《明史·杨慎传》)。在云南永昌边塞荒凉地区,尽管图书资料奇缺,升庵仍嗜书成癖,“书无所不览”,经常对人说:“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明史·何孟春传》)他认为要“知天下”,一是依靠“躬阅”,从亲身经历中获得知识;二是依靠“载籍”,从别的记载和书籍中取得。因此,他不仅刻苦读书,手不释卷;而且每到一处,就对当地风俗民情进行调查了解,努力学习当地民族语言,从亲身经历与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知识。他以被逐罪臣的身份,仅凭自己苦学、实践、记忆,在滇南时就写出了不少笔记、选本以及许多注释性书籍。如《南诏野史》、《云南通志》、《云南山川志》、《慎候记》、《南中志》、《滇载记》、《记古滇说》等书。据《升庵杨慎年谱》的记载,杨慎平生著作有四百余种。所以,《升庵外集》序称:“国初迄于嘉隆,文人学士著述之富,毋逾升庵先生者。”《明史》本传曰:“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后人辑其重要著作编为《升庵集》,散曲有《陶情乐府》。杨慎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六日卒于戍所,时年七十二岁。临终时,他还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勉励后人。

       三、生平

       杨慎自幼聪颖,十一岁即能作诗。十二岁,写成《古战场文》,众人皆惊。进京后,写《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中式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正德十二年(1517)八月,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被迫称病还乡。

       此外,杨慎的父亲也是明朝的三朝老臣——内阁首辅杨廷和。

       明世宗即位,被召至京师,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大礼议”爆发,杨慎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於左顺门,撼门大哭,自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世宗下令将众人下诏狱廷杖,当场杖死者十六人。十日后,杨慎及给事中刘济、安磐等七人又聚众当廷痛哭,再次遭到廷杖。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

       杨慎动身前往戍地云南永昌卫。从前其父廷和当国之时,曾经裁撤锦衣卫冗员,有怀恨在心者趁机埋伏在途中,伺机加害杨慎。杨慎有所准备,处处小心。驰骋万里,到达云南之后,几乎一病不起。

       两年后,杨廷和生病,杨慎得以短暂回家探视,其父病愈后又返回永昌。不久,率家奴协助平定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嘉靖八年(1529),杨廷和病逝,杨慎获准归葬其父。此后,或暂回四川,或在云南省城,或停留于永昌,在各地均得到地方官员善待。

       世宗因大礼议之故,对杨廷和、杨慎父子极其愤恨,常问及杨慎近况,大臣则回答杨慎“老病”,世宗才稍觉宽慰。杨慎听闻此事,更加放浪形骸。常纵酒自娱,游历名胜。《乐府纪闻》称他“暇时红粉傅面,作双丫髻插花,令诸妓扶觞游行,了不为愧。”终世宗一世,六次大赦,杨慎终不得还,按明律年满六十岁可以赎身返家,但无人敢受理。杨慎年近七旬时,曾返回泸州短住,不久又被巡抚派人押解回永昌。嘉靖三十八年(1559)七月,卒於戍地。明穆宗隆庆初年,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天启时追谥文宪。《明史》有传。

       喜藏书。早年,明司礼监大藏经厂,贮列朝书籍甚富,他多次至阁中翻览书籍。据传曾攫取数册《永乐大典》据为己有。其后主事李继先奏命查对时,戏以窃书之名。家有“双桂堂”,为读书、贮书之所。曾编撰有《杨氏书目》,明末藏书家王道明在其《笠泽堂书目》中有记载。清初姜绍书记明一代藏书家,将他与杨士奇、吴宽、茅坤、宋濂等并列。著述多至100余种,李调元刊《函海》时,曾作专辑收录所著之书。重要结集有《升庵集》散曲有《陶情乐府》。

       四、文史创作

       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

       他临终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叙述自己因病归蜀,途中却被追回的憾恨,深为感人。

       他也有一些诗作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海口行》及《后海口行》揭露豪绅地主勾结地方官吏,借疏海口占田肥私。他在诗中指出,“疏浚海口银十万,委官欢喜海夫怨”,并呼吁“安得仁人罢此宴,亿兆歌舞如更生”。他在《观刈稻纪谚》中托老农之语,说“乐土宁无咏,丰年亦有歌。惟愁军饷急,松茂正干戈”。表现了农民遇丰年,却因军饷赋敛沉重而仍然不得温饱的贫苦生活。其他如《宝井篇》、《滇池涸》等,也是此类作品。

       杨慎的写景诗也不少。他叙写云南风光,描绘祖国山河,颇有特色。《海风行》写了下关的风:“苍山峡束沧江口,天梁中断晴雷吼。中有不断之长风,冲破动林沙石走。咫尺颠崖迥不分,征马长嘶客低首。”气势雄伟,有雷霆万钧之力。而《龙关歌》:“双洱烟波似五津,渔灯点点水粼粼。月中对影遥传酒,树里闻歌不见人。”写洱海夜色,渔舟灯火,月映水波,细腻清新。当他来到有川南胜景之称的西昌泸山,看到这里的美景与火把节的盛况后,在此吟出了名句《夜宿泸山》:“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此外,杨慎又有描述、歌颂历史英雄、忠臣义士以至耕夫樵叟的诗,其中也不乏佳作。

       杨慎在前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风气较为流行的时候,能别张垒壁。他广泛吸收六朝、初唐诗歌的一些长处,形成他“浓丽婉至”的诗歌风格。如《滇海曲》12首、三峡《竹枝词》9首,描绘山川风情,颇得乐府遗韵。他的《垂柳篇》,深具初唐风范。《于役江乡归经板桥》:“千里长征不惮遥,解鞍明日问归桡,真如谢姚宣城路,南浦新林过板桥。”抒发行役倦苦的情怀,情致绵细,别出新境。杨慎又广为采揽“桑间濮上”的民歌的长处,以丰富自己诗作。如《送余学官归罗江》,全用绵州民歌,后缀四句送行语,构思新颖,别致清新。杨慎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他的词和散曲,写得清新绮丽。如(浪淘沙)“春梦似杨花”一首,描写细润,言辞华美流畅。散曲(驻马听)《和王舜卿舟行之咏》,写月下舟行幽景,江天一色,月光如水,并畅想驶入长空银河,意境优美,记叙细微。他的长篇弹唱叙史之作《二十一史弹词》,叙三代至元及明季历史,文笔畅达、语词流利,广为传诵。他的散文古朴高逸,笔力奔放。《汉杂事□辛》事皆*艳而言辞端雅,不见鄙秽。他早年的疏奏《丁丑封事》,规劝正德皇帝“偏听生□,独任成乱”,以“古之圣人必谋于众”相谏诫,情挚意切,时婉时激。他的《新都县八阵图记》、《碧□精舍记》等也是记叙散文的佳品。另外他还著有《宴清都洞天玄记》、《太和记》、《割肉遗细君》等杂剧。

       《谭苑醍醐》八卷亦皆考证之语,与《丹铅录》大致相出入,而亦颇有异同。引《水经注》载诸葛亮表云:“臣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渭水涨,攻琰营,臣作桥越水射之。桥成,遂驰去”。此事《三国志·诸葛亮传》不载,可补史阙。杨慎在文学上既讲求文法,主张诗文用字要有来历,又反对极端的复古主义;反对诗史说;偏爱李白,亦好杜甫,对李白的身世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又辨李白为蜀之彰明人,历引其《上裴长史书》与《悲清秋赋》及诸诗句,以证《唐书》称白为陇西人及唐宗室之非,如此之类,考订辨论,亦多获新解。

《西江月》杨慎〔全诗〕

       杨慎《临江仙》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

       “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词的下半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着自己的一份宁静与淡泊。况且,这位老者并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物中富有哲理、意境深邃。下阙则具体刻画了一名老翁的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

敦煌有哪些诗词名句?

       明 杨慎《二十一史》弹词第三章《说秦汉》开场词《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此句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临江豪迈的英世伟业的消逝,像滚滚长江一样,汹涌东逝,不可拒,空留伟业。历史给人的感受是浓厚、深沉的,不似单刀直入的快意,而似历尽荣辱后的沧桑。“青山依旧在”即象是对英雄伟业的映证,又象对其的否定,但这些都不必深究,“几度夕阳红”,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但“惯”字又表现出了莫名的孤独与沧凉。“一壶浊酒喜相逢”使这份孤独与沧凉有了一份安慰,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给这首的词的宁静气氛增加了几份动感。“浊酒”显现出了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在这些高山隐士心中,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只不过是人们荼余饭后的谈资,何足道哉!该词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在感受沧凉悲壮的同时,又创造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词中高远意境就在这宁静的气氛中反射出来。

       ---------------------------------------------------

       杨慎

       杨慎(1488~1559) 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议大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

       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他临终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叙述自己因病归蜀途中。

三国演义开篇词是杨慎写的吗?

       1、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敦煌乐》?明代:杨慎

       白话译文:边塞号角在吹奏着《梅花三弄》,在胡地的云彩连接着秦地的晚霞;烈烈的西风、大雁高飞,紫色的边关苍凉而又雄壮,黄昏时节,黄沙漫天,白雕飞翔。

       汉使苏武拄着大汉使节的旌节在牧羊,王昭君在马背上弹奏着一曲曲琵琶;想来他们在梦中应该回到了汉家高大的宫殿,只怕是醒来后只能独自伤心,落泪无尽。

       2、莫高千窟列鸣沙,崖壁纷披五色霞。胡杨翠荫阁道外,九层楼接日光华。——《敦煌石窟歌》当代:邱登成

       白话译文:莫高有上千个石窟列在沙砾里,悬崖璧上都是五彩斑斓的霞光。石窟外是胡杨投下的绿荫,九层高楼沐浴着阳光。

       3、北出长城古塞边,荒松落日少人烟。隔河又是河西地,过得敦煌是酒泉。——《洪武癸亥以公事出会宁北境》明代:郑居贞

       白话译文:从北面出来到长城的古赛边,落日下荒漠的松树,杳无人烟。隔着江河又是西地的河边,过了敦煌就是酒泉了。

       4、敦煌壮士抱戈泣,四面胡笳声转急。——《敦煌曲》明:曾棨

       白话译文:敦煌的边疆士兵在哭泣,四面胡人的战鼓声在急切的响着。

       5、敦煌城下沙如雪,敦煌城头无六月。 ——《送翰林典籍张敏行之官西土》明代:孙蕡

       白话译文:敦煌城楼下鸣沙像雪一样,敦煌的城头是没有六月节气的。

杨升庵名言

       1、是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的这首《临江仙》成为《三国演义》开篇词。

       2、据史料记载,《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他生于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卒于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年),时年71岁,而杨慎却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享年也是71岁。也就是说,在罗贯中逝世后88年杨慎才出世,从两个人的年龄差距来看,《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应该是罗贯中所作。

        杨慎在得罪明武宗后于正德十五年(1521年)被贬职流放到云南永昌卫,即在流放期间杨慎泸州居住过多年,并有不少诗作问世,其中《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史论性极强的词,是杨慎创作的《二十一史弹词》中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在这一段的结尾处,杨慎还写了一首《西江月》:“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据史家研究, 杨慎的《二十一史弹词》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写成后在民间广为传唱,传到江南后才改称《二十一史弹词》。《二十一史弹词》全书两卷,分为十段,每段先用西江月、南乡子、临江仙等词牌及诗开头,次用散文及三三四句式的诗句对各朝代进行评说,每段结束时又以一诗一词作结,开创明代文人作俗文学之先河,后有不少学者、文人加以评注、改作或续作。

       3、《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成为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得归功于清初文学批评家毛纶、毛宗岗父子二人。

       毛纶、毛宗岗父子是清初的文学批评家。毛宗岗,字序始,号子庵,为一介寒儒,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他们父子二人在评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时,得到了杨慎的《二十一史弹词》,对文中第三段《说秦汉》的开篇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极强的史论性所吸引,觉得这首词立论高远,气势恢宏,对《三国演义》的评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于是将杨慎的《临江仙》放到了毛宗岗评刻本《三国演义》的卷首作为开篇词。于是,杨慎的《临江仙》词在罗贯中死了100多年后成为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而传扬天下。

杨廷和儿子是谁 杨廷和与杨慎是父子吗

       杨升庵名言如下:

       1、野花闲草满地愁,龙争虎斗几春秋?抬头吴越齐秦楚,转眼梁唐晋汉周,举世皆忙里老,几人肯向死前休?

       2、闲行闲坐,不必争人我,百岁光阴弹指过,成甚么功果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疏柳啼鸦,王谢堂前燕子,不知飞入谁家?

杨升庵简介: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出居庸关时上疏抗谏。明世宗继位,复任翰林修撰兼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

       在滇南时,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其诗词曲各体皆备,自有一定的风格。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风气之外。而乐府首倡《花间》,影响隆、万以下风尚,同趋绮丽。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

拓展知识:

       杨慎从小就刻苦好学。一天中午,杨慎路过一所私塾,见先生正用戒尺责打一个学生,便上前询问。先生告诉他说:“今晨我出一下联,要他们对出上联,时过半日,尚未成句,因而一一责罚。”

       小杨慎向先生请教那下联的内容,先生于是说出了下联:谷黄米白饭如霜。杨慎本想替他的学生解围,但沉思许久也没有结果,此后,他随时都在想,可是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后来,他随父亲杨廷和到北京。一日,弘治帝在御花园中宴请群臣,十五六岁的杨慎也随父亲前往。时值寒冬,取暖的火盆中,黑色的木炭正烧着熊熊的红火。

       弘治帝见景生情,对众大臣说:“朕有一联,看众卿谁可对上。”于是念出上联:炭黑火红灰似雪。说完,笑看群臣,等候对答。大臣们个个低头沉思。杨慎见大家都不反对,就向前走了两步,从容对曰:谷黄米白饭如霜。弘治帝一听,不禁拍案叫绝,高声赞道:“对得好!对得好!”

       还有一天,杨慎的父亲和叔父们观画,问杨慎:“景之美者,人曰似画;画之佳者,人曰似真,孰为正?”要求他写一首诗加以说明,杨慎略加思索,立即写诗云:“会心山水真如画,名手丹青画似真;梦觉难分列御寇,影形相赠晋诗人。”

       杨廷和儿子

        杨廷和,明朝年间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历仕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其儿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明三子之首的文学家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千古名句就是出自于他笔下。

        杨慎 塑像

        杨慎,状元入仕,由于生性正直,敢于直谏,其仕途也极其坎坷不平,由于在“大礼仪”事件中过于坚持,一再上书不愿与盲目顺应皇上的奸臣共事并与群臣列宫嚎哭,引来杖责被流放云南,以此终老。

        杨慎在历史上的文学成就十分显著,他流放期间创作量极大,至今留有诗作两千余首, 抒 *** 感的有江陵别内、宿金沙江等等;关怀民间疾苦的有海口行、观刈稻纪谚等;此外还有众多描绘河山、盛况的诗文。杨慎吸收六朝、唐初的诗文特点形成自己婉约之风,且对诗词歌曲等均有涉及,作品大多清逸绮丽。杨慎对于文学坚持自己的价值认同,既主张文法,又反对盲从复古,好李杜、勤探究,有着极其深厚的造诣。

        儒学上,杨慎指出了儒学、心学皆存有“虚论不实用”的弊端;以及心学脱儒向禅学,喻指理学与禅学之间的联系性;此外,他还对于当时风靡的阳明心学进行了批判,指其违背儒学,然而最主要的是对于朱熹的强烈批判。

        杨慎为人刻苦,无论文学、从仕均精益求精,是一代博学家,留下多本著作,个人文风凸显,且关爱百姓,心系国家,只可惜受到世宗的愤恨,终生流放至死,逝后才回故乡入葬。

杨廷和与杨慎

        杨廷和,年少成名,其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明三子之首的文学家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千古名句就是出自于他笔下。

        杨慎 塑像

        杨慎,字用修,也称作升庵,祖籍庐陵,出生于四川新都书香门第、官宦家庭,自小便聪慧过人,家庭教育氛围极好,与父亲杨廷和一样中举入仕,杨慎以状元进入翰林院任修撰官,参与编写整合《武宗实录》,逐渐开始了他极其坎坷的仕途。

        由于杨慎为人一生正气,面对武宗忙于游玩不顾朝政的行为直言进谏劝阻后无济于事,于是一气之下辞官回乡。世宗登基后,杨慎再次被召回翰林院任官。此后,由于杨慎不畏权贵的性格,更是一再得罪了世宗。起初,他趁讲书的机会,屡次以世宗不妥之政来明里暗里批评他,尤其是在以其父为首的旧臣与皇上之间爆发的“大礼仪”之争中,杨廷和被迫辞官后,杨慎一再上书不愿与盲目顺应皇上的小人共事并与群臣列宫嚎哭,引来杖责被流放云南。

        在流放期间,杨慎寄情于景咏物言志,不断坚持创作,仍始终关心民间疾苦,多作诗文来痛击不法行为,还为白族修著历史,协助平定叛乱,无论流落何处,均得各地官员善待。

        世宗因为对杨家父子恨得咬牙切齿,因此其一生多次大赦,杨慎都未能归乡。

        1559年,杨慎死于驻守边疆的住所,得游居敬送回故乡葬于父亲墓旁。明穆帝登基后得追谥文宪。

杨廷和历史评价

        杨廷和,是明朝年间著名的内阁首辅,后来由于在大礼仪事件上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以庶人身份下葬。杨廷和任职期间,一度权倾朝野,做出了许多为政功绩,是明代伟大的政治改革家。

        杨廷和 剧照

        杨廷和辅佐武宗时期,由于武宗荒诞无德,杨廷和屡屡进言未果,仍心系百姓,关心民间疾苦,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得以正常运行。

        杨廷和平定安化王造反,镇压起义将其诛之。武宗去世后,由于无后,遂与皇太后二人将其堂弟朱厚辛⑽世宗,得群臣赞同。

        杨廷和在武宗去世后,除掉手握重兵的江彬。当时江彬深知自己为天下人所不齿,在同党造反时尚且犹豫不决,于是杨廷和以皇太后的名义将其追捕诛杀,并消除一众党羽,引得举国欢欣。

        世宗未赴京城时,由杨廷和代理国政共三十七日,在此期间,杨廷和不受制于皇上,得以大展身手,废除了武帝在位时留下的一系列弊端政令,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杨廷和加强边防军力,放遣武帝生前所囚的各方女子,减少赋税降低阶级矛盾,挑选人才以推行新政等等。杨廷和所推行的一系列举措,均受到了举国上下的赞赏。

        尽管其改革时间短暂,但仍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改善财政情况,缓和阶级矛盾,使百姓生活也转好,对明朝中衰起到了一定的缓和与振兴作用。

杨一清 杨廷和

        杨一清、杨廷和属于同一时期的人,皆是明朝有名的人物。两人都是明朝时期手握重权的朝廷重臣,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两人可以算是同事关系。杨一清、杨廷和都属于极富才华的人,不仅在政治上有所成绩,在文学方面也有不少有作品流传于世。

        杨廷和半身像

        杨一清,民族为汉,明朝人士,历经四朝,当官五十多年,曾担任过不少不同的官职,最终坐上了内阁首辅这个重要位置,被世人称为“出将入相,文德武功”,由此可见,他的才华之高,被世人所赞扬,称杨一清的才华可以与唐朝有名的宰相姚崇相匹敌。杨一清在当官期间作出了很多有目共睹的成绩。比如修建边疆防御,平定外来者的进犯,促使军中纪律严明;设计除掉混乱朝廷的太监刘瑾极其党羽等。然而在后期,杨一清却被张璁等人陷害,病发后遗憾而死,死不瞑目。

        杨廷和,与杨一清一样,同是明朝重臣,曾身居首辅之职。在位期间,他曾立功无数,为明朝的发展作出了不少的贡献,不仅极有才能,也极富名望。例如在担任东阁大学士时,勇于指责和抵抗当时权力极大的宦官刘瑾;平定了朱x引起的叛乱。杨廷和最后是因“大礼议”事件与明世宗意见不合,被削职定罪,到了穆宗时期,才得以恢复官职。

        杨一清和杨廷和两人皆是明朝时期忠良之臣的代表人物,身居要职却未作出滥用权力之事,两人皆为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做了极大贡献。

杨廷和和王阳明

        杨廷和,年少成名,是明朝年间杰出的政治改革家,一共辅佐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甚至在明武宗去世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掌管朝纲,但在大礼仪事件上由于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于71岁时病逝故里。

        王阳明 画像

        而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不但是一个思想家、文学家,也是明代的哲学家和军事家,于正德年间入仕,曾多次参与平定江西叛乱与宁王之乱等等,此期间朝廷一度处于首辅大臣杨廷和权倾朝野的状况,那么王阳明与杨廷和二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中所周知,正德年间,王阳明起初是被兵部尚书王琼提拔上去的,由于其才干受到王琼的赏识,于是将之推荐为御史以巡抚各地,王阳明才有机会得以在多个叛乱中展现身手,因此,王琼可谓是王阳明的恩人与伯乐。然而杨廷和与王琼之间呢?

        杨廷和与王琼的关系十分恶劣,两个人是死对头,武宗去世以后,杨廷和长达三十多天总揽朝政后,世宗才上位。为了得到更多主张,杨廷和便上书检举王琼的种种罪状,使其入狱,二人互相攻击一段时间后,王琼最终被充军发配边境。因此推断,杨廷和王阳明的关系也不会融洽。据悉,王阳明在平定宁王叛乱后,尽管加功进爵,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俸禄,也是因为杨廷和的关系。

        且杨廷和的儿子杨慎,还一度批判风靡一时的阳明心学,因此种种迹象之下,想必杨、王二人关系不佳。

       好了,今天关于“杨慎的千古名句”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杨慎的千古名句”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