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励志语录 励志语录

楞伽经十大名言名句_楞伽经十大名言名句及解释

ysladmin 2024-05-19 人已围观

简介楞伽经十大名言名句_楞伽经十大名言名句及解释       下面,我将为大家展开关于楞伽经十大名言名句的讨论,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决大家的疑问。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楞

楞伽经十大名言名句_楞伽经十大名言名句及解释

       下面,我将为大家展开关于楞伽经十大名言名句的讨论,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决大家的疑问。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楞伽经十大名言名句的问题。

1.马祖道一禅师语录

2.关于实际行动的诗句

3.人定胜天,请问是哪位前辈留下的千古名言!道家与佛教有哪些不同!宗教信仰如何分辨以及确定!,谢谢!

4.易中天先生所说的“指月之指”来自什么典故?

5.关于国学的资料

楞伽经十大名言名句_楞伽经十大名言名句及解释

马祖道一禅师语录

       马祖道一禅师语录

        此经出处:《卍新纂续藏经》第 69 册

        江西道一禅师。汉州什方县人也。姓马氏。本邑罗汉寺出家。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文。幼岁依资州唐和尚落发。受具于渝州圆律师。唐开元中。习定于衡岳传法院。遇让和尚。知是法器。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师曰。图作佛。让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磨。师曰。磨砖作么。让曰。磨作镜。师曰。磨砖岂得成镜。让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耶。师曰。如何即是。让曰。如牛驾车。车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师无对。让又曰。汝为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师闻示诲。如饮醍醐。礼拜问曰。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让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又问曰。道非色相。云何能见。让曰。心地法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师曰。有成坏否。让曰。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见道也。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师蒙开悟。心意超然。侍奉十秋。日益玄奥。初六祖。谓让和尚云。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蹋杀天下人。盖谓师也。让弟子六人。惟师密受心印。始自建阳佛迹岭。迁至临川。次至南康龚公山。大历中。隶名于钟陵开元寺。时。连帅路嗣恭。聆风景慕。亲受宗旨。由是。四方学者。云集座下。让和尚闻师阐化江西。问众曰。道一为众说法否。众曰。已为众说法。让曰。总未见人持个消息来。遂遣一僧往彼。俟伊上堂时。但问作么生。待渠有语记取来。僧依教往问之。师曰。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少盐酱。僧回。举似让。让然之。师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为一方宗主。转化无穷。师于贞元四年正月中。登建昌石门山。于林中经行。见洞壑平坦。谓侍者曰。吾之朽质。当于来月归兹地矣。言讫而回。既而示疾。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师曰。日面佛月面佛。二月一日沐浴。跏趺入灭。元和中。谥大寂禅师。塔曰大庄严。

        祖示众云。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佛。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楞伽经。以印众生心地。恐汝颠倒不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经。以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不取善不舍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故三界唯心。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但随时言说。即事即理。都无所碍。菩提道果。亦复如是。于心所生。即名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意。乃可随时着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汝受吾教。听吾偈曰。心地随时说。菩提亦只宁。事理俱无碍。当生即不生。

        僧问。如何是修道。曰。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即同声闻。若言不修。即同凡夫。又问。作何见解。即得达道。祖曰。自性本来具足。但于善恶事中不滞。唤作修道人。取善舍恶。观空入定。即属造作。更若向外驰求。转疏转远。但尽三界心量。一念妄心。即是三界生死根本。但无一念。即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无上珍宝。无量劫来。凡夫妄想。谄曲邪伪。我慢贡高。合为一体。故经云。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时唯法起。灭时唯法灭。此法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前念后念中念。念念不相待。念念寂灭。唤作海印三昧。摄一切法。如百千异流。同归大海。都名海水。住于一味。即摄众味。住于大海。即混诸流。如人在大海中浴。即用一切水。所以声闻悟迷。凡夫迷悟。声闻不知圣心。本无地位因果阶级。心量妄想。修因证果。住于空定。八万劫二万劫。虽即已悟。悟已却迷。诸菩萨。观如地狱苦。沈空滞寂。不见佛性。若是上根众生。忽尔遇善知识指示。言下领会。更不历于阶级地位。顿悟本性。故经云。凡夫有反覆心。而声闻无也。对迷说悟。本既无迷。悟亦不立。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不出法性三昧。长在法性三昧中。着衣吃饭。言谈祗对。六根运用。一切施为。尽是法性。不解返源。随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种种业。若能一念返照。全体圣心。汝等诸人。各达自心。莫记吾语。纵饶说得河沙道理。其心亦不增。纵说不得。其心亦不减。说得亦是汝心。说不得亦是汝心。乃至分身放光。现十八变。不如还我死灰来。淋过死灰无力。喻声闻妄修因证果。未淋过死灰有力。喻菩萨道业纯熟。诸恶不染。若说如来权教三藏。河沙劫说不尽。犹如钩锁亦不断绝。若悟圣心。总无余事。久立珍重。

        示众云。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若不然者。云何言心地法门。云何言无尽灯。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万法皆从心生。心为万法之根本。经云。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名等义等。一切诸法皆等。纯一无杂。若于教门中得。随时自在。建立法界。尽是法界。若立真如。尽是真如。若立理。一切法尽是理。若立事。一切法尽是事。举一千从。理事无别。尽是妙用。更无别理。皆由心之回转。譬如月影有若干。真月无若干。诸源水有若干。水性无若干。森罗万象有若干。虚空无若干。说道理有若干。无碍慧无若干。种种成立。皆由一心也。建立亦得。扫荡亦得。尽是妙用。尽是自家。非离真而有立处。立处即真。尽是自家体。若不然者。更是何人。一切法皆是佛法。诸法即是解脱。解脱者即是真如。诸法不出于真如。行住坐卧。悉是不思议用。不待时节。经云。在在处处。则为有佛。佛是能仁。有智慧。善机性。能破一切众生疑网。出离有无等缚。凡圣情尽。人法俱空。转无等伦。超于数量。所作无碍。事理双通。如天起云。忽有还无。不留碍迹。犹如画水成文。不生不灭。是大寂灭。在缠名如来藏。出缠名净法身。法身无穷。体无增减。能大能小。能方能圆。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滔滔运用。不立根栽。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有为是无为家用。无为是有为家依。不住于依。故云如空无所依。心生灭义。心真如义。心真如者。譬如明镜照像。镜喻于心。像喻诸法。若心取法即涉外。因缘即是生灭义。不取诸法。即是真如义。声闻闻见佛性。菩萨眼见佛性。了达无二。名平等性。性无有异。用则不同。在迷为识。在悟为智。顺理为悟。顺事为迷。迷即迷自家本心。悟即悟自家本性。一悟永悟。不复更迷。如日出时不合于暗。智慧日出。不与烦恼暗俱。了心及境界。妄想即不生。妄想既不生。即是无生法忍。本有今有。不假修道坐禅。不修不坐。即是如来清净禅。如今若见此理真正。不造诸业。随分过生。一衣一衲。坐起相随。戒行增薰。积于净业。但能如是。何虑不通。久立诸人珍重。

        西堂百丈南泉。侍祖玩月次。祖曰。正恁么时如何。西堂云。正好供养。百丈云。正好修行。南泉拂袖便去。祖云。经入藏。禅归海。唯有普愿。独超物外(西堂藏。百丈海。南泉愿)南泉。为众僧行粥次。祖问。桶里是甚么。泉曰。这老汉合取口。作恁么语话。祖便休。

        百丈问。如何是佛旨趣。祖云。正是汝放身命处。

        大珠初参祖。祖问曰。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甚么佛法。珠遂礼拜。问曰。阿那个。是慧海自家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珠于言下。自识本心。不由知觉。踊跃礼谢。师事六载。后归。自撰顿悟入道要门论一卷。祖见之。告众云。越州有大珠。圆明光透自在。无遮障处也。

        泐潭法会禅师。问祖云。如何是西来祖师意。祖曰。低声近前来。会便近前。祖打一掴云。六耳不同谋。来日来。会至来日。犹入法堂云。请和尚道。祖云。且去。待老汉上堂时出来。与汝证明。会乃悟。云谢大众证明。乃绕法堂一匝。便去。

        泐潭惟建禅师。一日在法堂后坐禅。祖见之。乃吹建耳两吹。建起定见是祖。却复入定。祖归方丈。令侍者。持一碗茶与建。建不顾。便自归堂。

        石巩慧藏禅师。本以弋猎为务。恶见沙门。因逐群鹿。从祖庵前过。祖乃迎之。藏问。和尚见鹿过否。祖曰。汝是何人。曰猎者。祖曰。汝解射否。曰解射。祖曰。汝一箭射几个。曰一箭射一个。祖曰。汝不解射。曰和尚解射否。祖曰。解射。曰和尚一箭射几个。曰一箭射一群。曰彼此是命。何用射他一群。祖曰。汝既知如是。何不自射。曰若教某甲自射。即无下手处。祖曰。这汉。旷劫无明烦恼。今日顿息。藏当时毁弃弓箭。自以刀截发。投祖出家。一日在厨作务次。祖问曰。作什么。曰牧牛。祖曰。作么生牧。曰一回入草去。便把鼻孔拽来。祖曰。子真牧牛。

        僧问祖云。请和尚离四句绝百非。直指某甲西来意。祖云。我今日无心情。汝去问取智藏。其僧乃问藏。藏云。汝何不问取和尚。僧云。和尚令某甲来问上座。藏以手摩头云。今日头痛。汝去问海师兄。其僧又去问海。海云。我这里却不会。僧乃举似祖。祖云。藏头白。海头黑。

        麻谷宝彻禅师。一日随祖行次。问。如何是大涅槃。祖云。急。彻云。急个什么。祖云。看水。

        大梅山法常禅师。初参祖。问。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常即大悟。后居大梅山。祖闻师住山。乃令一僧到问云。和尚见马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常云。马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僧云。马师近日佛法又别。常云。作么生别。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常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祖。祖云。梅子熟也。

        汾州无业禅师参祖。祖睹其状貌瑰伟。语音如钟。乃曰。巍巍佛堂。其中无佛。业。礼跪而问曰。三乘文学。粗穷其旨。常闻禅门即心是佛。实未能了。祖曰。只未了底心即是。更无别物。业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密传心印。祖曰。大德正闹在。且去别时来。业才出。祖召曰。大德。业回首。祖云。是什么。业便领悟礼拜。祖云。这钝汉。礼拜作么。

        邓隐峰辞祖。祖曰。甚处去。云石头去。祖曰。石头路滑。云竿木随身。逢场作戏。便去。才到石头。乃绕禅床一匝。振锡一下。问。是何宗旨。头曰。苍天苍天。峰无语却回举似祖。祖曰。汝更去。见他道苍天苍天。汝便嘘两声。峰又去。一依前问。头乃嘘两声。峰又无语。归举似祖。祖曰。向汝道石头路滑。

        峰。一日推土车次。祖展脚在路上坐。峰云。请师收足。祖云。已展不收。峰云。已进不退。乃推车碾过。祖脚损。归法堂。执斧子云。适来碾损老僧脚底出来。峰便出。于祖前引颈。祖乃置斧。

        石臼和尚初参祖。祖问。什么处来。臼云。乌臼来。祖云。乌臼近日有何言句。臼云。几人于此茫然在。祖云。茫然且置。悄然一句作么生。臼乃近前三步。祖云。我有七棒。寄打乌臼。你还甘否。臼云。和尚先吃。某甲后甘。却回乌臼。

        亮座主参祖。祖问曰。见说座主大讲得经论。是否。亮云。不敢。祖曰。将甚么讲。亮云。将心讲。祖曰。心如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争解得经。亮抗声云。心既讲不得。虚空莫讲得么。祖曰。却是虚空讲得。亮不肯。便出。将下阶。祖召云。座主。亮回首。豁然大悟。便礼拜。祖曰。这钝根阿师。礼拜作么。亮归寺。告听众曰。某甲所讲经论。谓无人及得。今日被马大师一问。平生工夫。冰消瓦解。径入西山。更无踪迹。

        洪州水老和尚初参祖。问。如何是西来的的意。祖云。礼拜着。老才礼拜。祖便与一蹋。老大悟。起来抚掌呵呵大笑云。也大奇。也大奇。百千三昧。无量妙义。只向一毛头上。便识得根源去。便礼拜而退。后告众云。自从一吃马师蹋。直至如今笑不休。

        庞居士问祖云。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又问祖云。不昧本来人。请师高着眼。祖直下觑。士云。一种没弦琴。唯师弹得妙。师直上觑。士乃作礼。祖归方丈。士随后入曰。适来弄巧成拙。又问。如水无筋骨。能胜万斛舟。此理如何。祖曰。这里无水亦无舟。说甚么筋骨。

        僧问。和尚为甚么说即心即佛。祖曰。为止小儿啼。曰啼止时如何。祖曰。非心非佛。曰除此二种人来。如何指示。祖曰。向伊道不是物。曰忽遇其中人来时如何。祖曰。且教伊体会大道。

        问。如何是西来意。祖曰。即今是甚么意。

        僧问。如何得合道。祖曰。我早不合道。问。如何是西来意。祖便打曰。我若不打汝。诸方笑我也。

        有小师耽源。行脚回。于祖前画个圆相。就上拜了立。祖曰。汝莫欲作佛否。曰某甲不解捏目。祖曰。吾不如汝。小师不对。

        有僧。于祖前。作四画。上一画长。下三画短。曰不得道一画长三画短。离四句绝百非。请和尚答某甲。祖乃画地一画曰。不得道长短。答汝了也。

        祖。令僧驰书。与径山钦和尚。书中画一圆相。径山才开见。索笔。于中着一点。后有僧。举似忠国师。国师云。钦师。犹被马师惑。

        有讲僧来问曰。未审。禅宗传持何法。祖却问曰。座主传持何法。主曰。忝讲得经论二十余本。祖曰。莫是狮子儿否。主曰。不敢。祖作嘘嘘声。主曰。此是法。祖曰。是甚么法。主曰。狮子出窟法。祖乃默然。主曰。此亦是法。祖曰。是甚么法。主曰。狮子在窟法。祖曰。不出不入。是甚么法。主无对。遂辞出门。祖召曰。座主。主回首。祖曰。是甚么。主亦无对。祖曰。这钝根阿师。

        洪州廉使问曰。吃酒肉即是。不吃即是。祖曰。若吃是中丞禄。不吃是中丞福。

        药山惟俨禅师。初参石头。便问。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知。常闻南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未明了。伏望和尚慈悲指示。头曰。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子作么生。山罔措。头曰。子因缘不在此。且往马大师处去。山禀命。恭礼祖。仍伸前问。祖曰。我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有时扬眉瞬目者是。有时扬眉瞬目者不是。子作么生。山于言下契悟。便礼拜。祖曰。你见甚么道理便礼拜。山曰。某甲在石头处。如蚊子上铁牛。祖曰。汝既如是。善自护持。侍奉三年。一日祖问之曰。子近日见处作么生。山曰。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祖曰。子之所得。可谓协于心体。布于四肢。既然如是。将三条篾来。束取肚皮。随处住山去。山曰。某甲又是何人。敢言住山。祖曰。不然。未有常行而不住。未有常住而不行。欲益无所益。欲为无所为。宜作舟航。无久住此。山乃辞祖。

        丹霞天然禅师再参祖。未参礼。便入僧堂内。骑圣僧颈而坐。时大众惊愕。遽报祖。祖躬入堂视之曰。我子天然。霞即下地。礼拜曰。谢师赐法号。因名天然。

        潭州慧朗禅师初参祖。祖问。汝来何求。曰求佛知见。祖曰。佛无知见。知见乃魔耳。汝自何来。曰南岳来。曰汝从南岳来。未识曹溪心要。汝速归彼。不宜他往。

        祖问僧。什么处来。云湖南来。祖云。东湖水满也未。云未。祖云。许多时雨水尚未满(道吾云。满也。云岩云。湛湛地。洞山云。甚么劫中曾欠少)。

        《马祖道一禅师语录》卷终

关于实际行动的诗句

       问:答:禅宗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法门,本来是不需要看什么书的。上上根机的人是一闻千悟,不需要看书,说看书,也只是对中下根机的人而讲。中下根机的人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比如知见不正、知识欠缺、福慧不足、道心不肯切、真参实究的“行”跟不上等等。因为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不能做到一闻千悟,所以就要看书学习,以期充实提高。  2.学习佛教各方面的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3.与禅宗关系比较近的经书:《楞严经》、《金刚经》、《华严经》、《法华经》、《圆觉经》、《维摩诘经》、《心经》、《楞伽经》。推荐四部《阿含经》都要看,看的同时多实践,对禅宗参禅帮助极大。  4.禅宗方面的书要认真看。禅宗方面的书,《大藏经》和《续藏经》收录很多,如《指月录》、《大慧语录》、《禅关策进》、《博山和尚参禅警语》、《黄檗传心法要》、《高峰妙禅师语录》、《禅宗决疑集》、《长庆禅师语录》、《六祖坛经》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5.最直接的书:《来果禅师禅七开示》、《来果禅师语录》。离开了这两本书,特别是离开了《来果禅师禅七开示》,现在的人基本没有办法用功,或者根本就找不到正确的路径,入不了门。这两本书,是现在及以后的时代的参禅的人的最直接的依归。  6.要有明确的目标。对参禅的人来说,目标就一个,就是真参实究真实用功把禅参好参通大彻大悟,所以,看一切的书,都必须是为了这一个目标。对于参禅的人来说,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一个目标。只有目标明确,在看书的时候,才知道取舍,才知道哪是重点哪不是重点,这样才对参禅真有帮助。若是为了求学问长知识搞研究写文章,或是为了其它的任何目标,就走到岔路上去了,与参禅关系不大了。所以,参禅的人要想看书获益,明确的目标是绝对的重要。

人定胜天,请问是哪位前辈留下的千古名言!道家与佛教有哪些不同!宗教信仰如何分辨以及确定!,谢谢!

       1. 关于要有实际行动的名言警句

        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地去工作,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李大钊

        一切都靠一张嘴来做而丝毫不实干的人,是虚伪和假仁假义的。 —— 德谟克利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夹着湍急的河流,则行动却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阿?安?普罗克特)

        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能成真。

        ——虞有澄美

        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麦金西

        不要试图同诱惑争辩,躲开它,躲得远远的。面对诱惑动不动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了诱惑而动摇自己的良心。 ——孟德斯鸠

        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柏拉图

        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

        无欲则刚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这段话出自《论语》,意思是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的人。”有人说:“申枨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贪欲,怎么可能刚毅呢?”。

        在“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这样一个时代,面对金钱的诱惑,因为欲壑难填铛锒入狱大有人在,古者有和珅,近者有李真。这正如孔圣人所说的那样:“申帐贪欲,怎么可能刚毅呢?”无论你职位再高,资力再老,一旦陷入贪得无厌的欲望之中,就会成为金钱和物质的奴隶,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声败名裂,还有什么刚毅可言呢?所以面对欲的诱惑,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常怀感激之心,就会让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在诱惑面前,多一分清醒,少一分放纵;面对得失,我们就会权衡取舍,做到不贪得、不患失;面对成绩,我们就不至于得意忘形。学会感激,我们就会永远生活和工作在幸福之中。同样,自己无欲,便可活在自己的幸福之中。

2. 关于“不要光说要用实际行动来表示”的诗句有哪些

        1.《冬夜读书示子聿》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自纪》

        年代: 宋 作者: 释文珦

        生无机巧姿,所贵唯实践。

        探玄发尽霜,穷胜足重研。

        渡水识归源,看云悟舒卷。

        宁教身不遭,颇谓首难俛。

        余年辞畏途,灭迹向绝巘。

        形骸未全枯,嚣烦幸俱遣。

        中心本难诬,万事不欲辩。

        手把楞伽经,交趺对炉篆。

        3.《送次卿兄还新安》

        年代: 宋 作者: 程端蒙

        闻君戒明发,值此深秋时。

        相送碧山下,殷勤荐离卮。

        与君夙通谱,况尔学同师。

        所期在闻道,肯为矜文辞。

        易通久沦没,遗书亦参差。

        向非考亭翁,入德将焉施。

        驾言各勇往,实践仍精思。

        圣贤去千载,凛凛如在兹。

        君归歙水上,岂徒事耘耔。

        至言启茅塞,予方日孜孜。

        4.《恭和御制礼记彻章诗》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临决遗经自圣衷,固殊野外与淹中。

        五三典礼勤稽古,十六星霜久积功。

        倚席居然惭寡浅,登床安敢紊卑崇。

        防民不在文为末,端击宫庭实践充。

        5.《用厚后弟强甫韵》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无住先生独住庵,得朋犹冀自西南。

        丹心事国忠无二,白首尊师谊在三。

        诗少古风惟近体,学惭实践谩虚谈。

        退之未离乎儒者,坐井观天错议聃。

3. 关于目标与行动的古诗词,不要名言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2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2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2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 陆 游

        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 植《白马篇》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

        32、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3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5、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 坤《呻吟语应务》

        3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3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 备

        3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魏 徵

        3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 诸葛亮

4. 关于注重实践的诗句有哪些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代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译文: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先秦 荀子 《劝学》

        译文: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先秦 荀子《劝学》

        译文: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4、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止矣。——《荀子·儒效》

        译文:不知道如果不是听到的,听到不如见到他,见他不你知道的,知道的不比行的。学习到行动了。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先秦 老子《道德经》

        译文: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5. 有关实干的诗句

        独 马

        栉风沐雨走江湖,戈壁摇铃叹影孤.不恋平原多嫩草,愿从荒漠闯新途.

        野 马

        露宿风餐炼铁蹄,叱云啸月唤晴曦.纵横大地行空阔,踔厉奔腾永不羁.

        战 马 (古声)

        不甘伏枥志空赍,愿伴雄兵奋劲蹄.浴血沙场当猛将,摩天阵上啸云低.

        豪 马

        厩无宿秣未愁穷,坎坷征途苦亦悰.饱历风尘培浩气,烟蹄爽健赛云龙.

        老 马

        曾经百战建奇勋,慧眼识贤多苦心.乐意卸鞍扶后起,笑看大地奡驹奔.

        幼 马

        顽皮桀骜性单纯,涉世倥侗惹事频.今日柔蹄休小看,他年一跃动乾坤.

        恚 马

        志存千里欲腾飞,恨被缰拴素愿违.枉有健蹄常跞跞,难平怒气总咴咴.

        义 马

        器宇轩昂品亦高,跋山涉水不辞劳.寒槽让秣情尤重,患难为朋心可掏.

        骜 马

        踏月凌云志不低,走南闯北骋东西.若无昔日崎岖路,哪有今朝稳健蹄.

        飞 马

        眼空冀北志超群,得意轻蹄不负春,履水穿山驰碧野,鸣风踏月傲红尘.

        天 马

        长天一啸若雷鸣,踏浪银河宇宙惊.破雾驱云追烈日,乘风摘月采繁星.

        快 马

        一日疾驰万里程,嘶风啸月远闻声.雄蹄愿为英豪奋,奉献精神乐此生.

       

易中天先生所说的“指月之指”来自什么典故?

       出处

       宋·刘过《龙洲集·襄央歌》中写到:“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其中的“兮”字为语气词,而“人定”是一个词,那么“定”就不是“一定能够”的意思了。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解读这句话需要一些中医的知识。我概要地介绍一下:

       中医认为,人的内脏对应五行,比如,肝属木,肾属水等等。而中医施治的原理是根据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据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肾虚而使五行不平衡,医生会治肾而不去管肝。这是西医与中医的区别。

       道家继承了中医的这个思想,顺便说一下,著名的道家都是名医,道家认为人的五脏分布位置按五行分析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所谓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这团生命之火在水上是燃烧不久的。所以,人会得病,人会死。但人体已经是这样了,常人只能顺着自然的安排,活着。这就是“顺成人”的意思。

       道教认为,如果改变了人的五脏的这种五行关系,使“火”在下,就是水和火颠倒一下,生命之火就有根基,人就可以长生了。颠倒就是所谓“逆成仙”的基本思路。

       后半句讲的是方法,“全在阴阳颠倒颠”。因为人的五脏已经是这样了,道教也没有办法把五脏移位,重新安排位置。方法是采用阴阳颠倒的办法改变五脏的五行属性。比如,让肾原来属水而改成属火。这不是仅仅改个名词,属性的改变包括某些特征也要改变。

       以上就是佛教和道教在对生死问题上的观念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解决方法。

       佛教与道家有相似相通处,佛教进入中国得益于道家的接引,佛教教义的中国化与道家、道教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佛道相争相融的结果。佛教的“空”借用了老子的“无”,老子的“无”诠释了佛教的“空”。所以,朱熹道:“疑得佛家初来中国,多是偷老子意去做经,如说空处是也”(卷126,P.3008)。具体来说,“如远、肇法师之徒,只是谈庄老,后来人亦多以庄老助禅”(卷126,P.3025),佛“初来只有《四十二章经》,至晋宋间乃谈义,皆是剽窃老庄,取列子为多”(卷126,P.3038)。晋宋时的佛教教义、慧远和僧肇等人的著作,以及后起的禅宗皆与老子及庄、列的学说血肉相连。禅宗的流行超越了《老子》的影响力,也使道教“黯然失色”,朱熹将其归功于达磨(摩):“……达磨遂脱然不立文字,只是默然端坐,便心静见理。此说一行,前面许多皆不足道,老氏亦难为抗衡了”(卷126,P.3010)。其实,达磨只是带来新的禅法,其“藉教悟宗”(道宣《菩提达摩传》,转引自潘桂明著:《中国禅宗思想历程》,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P.5),指其依附于四卷本《楞伽经》立论,“所谓禅宗一向‘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歪曲。至少在达摩时代,没有离开‘教’,从而也不可能离开‘文字’”(同上书,P.6-7)。道教反过来援用过佛教理论,或者说,佛教也“反哺”过道教。

关于国学的资料

       典故出自《六祖坛经》。

       无尽藏尼对六祖惠能说:“我研读《涅槃经》多年,劫仍有许多不解之处,希望能得到指教。”惠能对她说:“我不识字,请你把经读给我听,这样我或许可以帮你解决一些问题。”

       无尽藏尼笑道:“你连字都不识,怎谈得上解释经典呢?”惠能对她说:“真理是与文字无关的,真理好象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并不就是明月,看月也不一定必须透过手指,不是这样吗?”

       于是无尽藏尼就把经读给了惠能听,惠能一句一句地给她解释,没有一点不合经文的原义。文字所记载的佛法经文都只是指月的手指,只有佛性才是明月之所在。

扩展资料:

       《六祖坛经》是一部以惠能讲经为核心、经惠能弟子以及其他僧俗在200多年间集体完成的著作。

       《六祖坛经》是惠能一生说法的记录,六祖文化的思想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在他讲述的《六祖坛经》之中。

       《六祖坛经》的中心思想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觉悟解脱,其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其书认为,在修持上反对公式化的修行模式,寄禅法于日常行住坐卧的生活之中;是惠能在修持上回归于佛陀之本怀。

       反对形式化的受戒仪规,主张“无相戒”;即心戒,是惠能在持戒上回归于当初佛陀制戒的本怀。

       在教义上反对经院化的繁琐义理研究,宣扬关注现实人生的佛法;从教义上回归了佛陀当初创教之本怀。

       百度百科-指月

       百度百科-六祖坛经

       古诗名句:

       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

       1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27.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8.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9. 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名言几则:

       《中庸》: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菜根谭》: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颜氏家训》: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

       《论语》: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道德经》: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这类资料网上很多,楼主不妨自己也去搜搜吧。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楞伽经十大名言名句”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