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励志格言 励志格言

档案工作名人名言_关于档案工作的名言

ysladmin 2024-05-19 人已围观

简介档案工作名人名言_关于档案工作的名言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档案工作名人名言”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

档案工作名人名言_关于档案工作的名言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档案工作名人名言”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

1.鲁迅名言名句100句

2.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名言和文章

3.关于鲁迅名人小档案:要求:名人姓名,字号,生卒年,祖籍,生平简介,名人小故事,名言。

4.收集格言

5.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生平简介以及名言~!要用于高考作文的~!

6.坚守诚信的名人名言语录摘抄

档案工作名人名言_关于档案工作的名言

鲁迅名言名句100句

       鲁迅名言名句100句如下:

       001.中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来改革之外,也再没有别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怀念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而对于现在这一个题目,都缴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所有最好的药方即所谓希望将来的就是。

       ——《两地书》一九二五年

       002.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无声的中国》一九二七年

       003.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这个与那个》一九二六年

       004.中国人有一种矛盾思想,即是:要子孙生存,而自己也想活得长久,永远不死;及至知道没法可想,非死不可了,却希望自己的尸身永远不腐烂。

       ——《老调子已经唱完》一九二七年

       005.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把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把东西偷完。

       ——《谈所谓「大内档案」》一九二七年

       006.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中国语文的新生》一九三四年

       007.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经验》一九三三年

       008.我总觉得洋鬼子比中国人文明,货只管排,而那品性却很有可学的地方,这种敢于指摘自己国度的错误的,中国人就很少。

       ——《两地书之廿九》一九二五年

       009.中国人不疑自己的多疑。

       ——《我要骗人》一九三六年

       010.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这个与那个》一九二六年

       011.我想,要中国得救,也不必添甚么东西进去,只要青年们将这两种性质的古传用法,反过来一用就够了;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

       ——《忽然想到七》一九二五年

       012.中国人不但“不以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既然不敢径取,就只好用阴谋和手段。

       以此,人们也就日见其卑怯了,既是“不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耻最后”,所以虽以是一大堆群众,略见危机,便“纷纷作鸟兽散”了。

       ——《这个与那个》一九二六年

       013.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空谈》一九二六年

       014.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们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随感录廿五》一九一八年

       015.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

       ——《不满》一九一九年

       016.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未有天才之前》一九二六年

       017.中国人没记性,因为没记性,所以昨天听过的话,今天忘记了,明天再听到,还是觉得很新鲜。做事也是如此,昨天做坏了的事,今天忘记了,明天做起来,也还不是“仍旧贯”的老调子。

       ——《老调子已经唱完》一九二七年

       018.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说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随感录四十一》一九一八年

       019.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致赖少麟》一九三五年

       020.我先前总以为人是有罪,所以枪毙或坐监的。现在才知道其中的许多,是先因为被人认为“可恶”,这才终于犯了罪。

       ——《可恶罪》一九二七年

       021.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即一天一天的堕落,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在事实上,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

       ——《论睁了眼看》一九二五年

       022.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能打这墙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胜利者。

       ——《碰壁之后》一九二五年

       023.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海上的儿童》一九三三年

       024.战士死了的时候,苍蝇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死了,不再来挥去它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战士和苍蝇》一九二五年

       025.专制者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

       ——《谚语》一九三三年

       026.其实,中国人并非没有“自知之明”的,缺点只在有些人安于“自欺”,由此并想“欺人”。比如病人,患有浮肿,而讳疾忌医,但愿别人胡涂,误认他为肥胖。

       ——《立此存照》一九三六年

       027.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孙子们在瞪眼中长大了,又向别的孩子们瞪眼,并且想:他们一生都过在愤怒中。

       ——《杂感》一九二五年

       028.酷的教育,使人们见酷而不再觉其酷,例如无端杀死几个民众,先前是大家就会嚷来的,现在只是如见了日常茶饭事。人民真被治得好象厚皮的,没有感觉的癞象一样了,但正因为成了癞皮,所以又会踏残酷前进,这也是虎吏和暴吏所不及料,而即使料及,也还是毫无办法的。

       ——《偶成》一九三三年

       029.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譬如吃东西吧,某种是毒物不能吃,我们好象全惯了,很平常了。不过,还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的。

       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

       ——《今天的两种感想》一九三二年

       030.从生活窘迫过来的人,一到了有钱,容易变成两种情形:一种是理想世界,替处同一境遇的人着想,便成为人道主义;一种是甚么都是自己挣起来,从前的遭遇,使他觉得甚么都是冷酷,便流为个人主义。我们中国大概是变成个人主义者多。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一九二七年

       031.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即使无名肿毒,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也便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妙不可言。

       ——《随感录三十九》一九一九年

       032.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无题》

       033.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无题》

       03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

       035.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

       036.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037.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为了忘却的纪念》

       038.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题三义塔》

       039.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记念刘和珍君》

       040.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答课消》

       041.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狂人日记》

       042.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论睁了眼看》

       043.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044.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四》

       045.说过的话不算数,是中国人的大毛病。

       ——《致曹靖华》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七日

       046.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鲁迅《而已集》

       047.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

       048.哈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049.搞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南腔北调集》之《捣鬼心传》

       050.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风筝》

       051.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坟·未有天才之前》

       052.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花边文学》之《安贫乐道法》

       053.从来如此,便对吗?

       ——《狂人日记》

       054.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鲁迅杂文精选》

       055.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

       056.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二月十九日在香港青年会讲》

       057.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集外集拾遗补编》之《关于知识阶级》

       058.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059.与名流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060.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061.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空谈》

       062.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二心集》之《上海文艺之一瞥》

       063.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064.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065.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066.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067.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

       068.希望原来是无所谓有又无所谓无的。

       069.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

       070.一个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生物之群,一个有了伟大人物出现却不知道尊重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奴隶之邦。

       071.孔雀拼命开屏,却露出屁眼。

       072.我们是奴隶,革命之后我们发现受了骗,做了奴隶的奴隶。

       073.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娜拉走后怎样》

       074.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未有天才之前》

       075.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可以做圣贤的,可惜全被女人给毁了。

       ——《呐喊》

       076.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热风·随感录五十七》

       077.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078.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079.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080.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081.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读书杂谈》

       082.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欣慰的纪念》

       083.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084.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

       ——《致陈烟桥》一九三四年

       085.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华盖集续编》之《学界三魂》

       086.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随感录廿五》一九一八年

       087.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六十六·生命的路》

       088.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

       ——《三闲集·流氓的变迁》

       089.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090.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091.纠缠如毒蛇,执著如怨鬼。

       ——《华盖集杂感》

       092.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自己。

       ——《鲁迅全集》

       093.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

       094.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

       095.待到伟大的人物成为化石,人们都称他伟人时,他已经变了傀儡了。

       ——《无花的蔷薇》一九二六年

       096.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花边文学》之《安贫乐道法》

       097.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098.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野草》

       099.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鲁迅全集》

       100.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名言和文章

       1、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候,有最大的不幸降临。 ——亚里士多德

       你今天所拥有的成就不代表未来也如此,没有人可以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这只是在更好的提醒着你罢了。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活着应该意气风发,做人间的俊杰;死也要死得悲壮刚烈,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宁可战死也不肯过江回到江东。

       3、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孔子

       赏析;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先学会尊重别人。对别人以谦恭之礼,举止淳化、得体。在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倡导人权平等以及人性化管理的今天是尤为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财富。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名人有很多,名人也说过很多的话,确不是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名言.只是名人有些话说到人们的心里,大家觉得他说的对于是告诉了别人.一名话说的人多了就成了名言了.。

       4、我以我血荐轩辕 民国·鲁迅《自题小像》

       我要把自己强烈的爱国心,托给流星转达国人,可是人们一时还不能理解我的一片忠诚。荐轩辕;荐,贡献给。轩辕,传说中汉族最早的领袖,即黄帝轩辕氏。整首诗的意思是说,不惜鲜血来从事救国运动。鲁迅此诗写于1903年,寻亥革命运动的前夕。这一年,他在东京,依然剪去了辫子。这首诗就是他题在剪去辫子的照片上赠给朋友的。鲁迅此时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承袭了民族革命的思想。诗中满怀着爱国的激情,遥对着灾难深重的祖国,感慨同胞的尚未觉悟,于是立下了献身于民族革命的誓言。

       5、白眼看鸡虫 民国·鲁迅《哀范君三章》

       此诗作于1912年。范君指范爱农,是鲁迅的好友和同乡,又曾同留学日本。范爱农曾任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学监(教务长),后被辞退,失业,陷于穷困中,有一次,他坐船在风雨中落水淹死。原诗中的风雨飘摇日:指时局的险恶和动荡。华颠:指头发花白。萎:枯萎。寥落:稀疏脱落。白眼:表示藐视。看鸡虫:比喻冷眼看那些争权夺利的家伙。这首诗的大意是:畸人与世人不合,但合乎正道。鲁迅以畸人来赞范爱农。鲁迅以十分沉痛的心情写下三章诗哀悼范爱农。这是第一章。在风雨飘摇的时局下,因而横遭迫害,吃尽苦头。辛亥革命失败了,正直的人仍是没有出路。不料分手才三个月,范爱农竟溺水而死了!诗中明白地指出范爱农致死的原因。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11、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降临。——亚里士多德

       你今天所拥有的成就不代表未来也如此,没有人可以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这只是在更好的提醒着你罢了。

       12、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天下这么多的人,谁不爱惜自己的生命生活啊?当自己珍爱自己的生命生活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他就会得到升华进而热爱每一个人

关于鲁迅名人小档案:要求:名人姓名,字号,生卒年,祖籍,生平简介,名人小故事,名言。

       高尔基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高尔基 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

       高尔基 我知道什麽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高尔基 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

       高尔基 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象劳动,既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高尔基 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劳动使人建立对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

       高尔基 不要慨叹生活的痛苦!——慨叹是弱者......

       高尔基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高尔基 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高尔基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高尔基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高尔基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以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高尔基 天才出于勤奋。

       高尔基 玛克西姆·高尔基是伟大的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生于尼日尼·诺 夫戈罗德城(现名高尔基城),父亲是细木工,早逝。高尔基由外祖母抚养成人。外 祖母家贫,十一岁的高尔基就不得不出外谋生。他曾在鞋店、圣像作坊当学徒,在轮 船上帮厨,做过脚夫、锯木工、园丁、面包师等等以维生计,少年时期曾参加倾向民 粹派的大学生秘密团体;这一切就是高尔基的“大学”。二十岁后,高尔基开始在祖 国各地流浪,目的在于“了解一下俄罗斯”,“看一看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在长期 的流浪期间,他一面做工,一面组织秘密小组,进行革命宣传。一八九二年九月高尔基发表了他的处女作《马加尔·楚德拉》,从此,一颗光芒夺 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国文坛。九十年代高尔基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底层”社会(如《马尔华》、《柯诺瓦洛夫》、《切尔卡斯》等)。在高尔基早期作品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传说和寓言式的故事占有重要地位,如《伊则吉尔婆婆的故事》、《鹰之歌》、《海 燕之歌》(1901年);其中《海燕之歌》是一曲鼓舞人心的向革命进军的号角。九十年代末,高尔基的创作思想臻至成熟,这时期高尔基发表了第一部著名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1899),接着,《三人》(1900)也问世了。此外,高尔基还写了许多具有极大社会意义的剧本,如《小市民》(1901)、《底层》(1902)、《消署客》(1904)、《太阳的孩子》(1905)、《野蛮人》(1905)、《仇敌》(1906)等等。 一九0六年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问世。高尔基在许多作品中无情地抨击了作为旧制度支持力量之一的小市民意识(如中篇小 说《奥古罗夫镇》,1909;《马特威·克日米亚金的一生》,1911)。第一次世界大 战前夕高尔基发表的重要作品有《意大利的故事》、《俄罗斯漫游记》等。在准备十月革命的年代里,高尔基完成了自传性的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 (1914)和《在人间》(1916),第三部《我的大学》于一九二三年写成。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完成了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事》(1925),同时又创作了几个剧本,其中著名的有《叶戈尔·布雷乔夫及其他》(1932)等。高尔基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一部史诗式的不朽巨著。 高尔基不仅是语言艺术家,同时还是评论家、政论家和学者。高尔基的文学论文是对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大贡献。此外高尔基还从事大量的社会活动,他曾担任《红色处 女地》杂志的编辑工作,组织“世界文学出版社”,领导一九三四年第一次苏联作家 代表大会工作,同时他还是国内战争史和工厂史写作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在他的关怀 下,培养出整整一代的苏联作家。

       1934年5月,高尔基的儿子马克西姆神秘死亡,是对他晚年的沉重打击。随后,高尔基的家庭医生维诺格拉多夫死于秘密警察之手,对马克西姆的死因调查中断。克里姆林宫医疗局长柯多洛夫斯基在调查中也死去,死因不明。

       俄罗斯作家申塔林斯基在前苏联秘密警察(克格勃)档案中,发现列宁和斯大林统治时期有关作家艺术家的大量秘密档案,皆属苏联政权的高度机密,多年被封锁,申塔林斯基把这些史料整理成一本书,1993年在巴黎出版法文本;1995年英国伦敦出版克罗福特译自俄文的英文节译本《克格勃文学档案》,对了解斯大林时代苏联作家、艺术家遭受的种种迫害实情以及死亡的真实原因和日期,都是第一手史料;倍受赞扬、地位首屈一指的高尔基,虽未被监禁过,同样受到克格勃的秘密监视,苏联秘密警察总部档案室存有大量关于他的秘密材料。

       跟列宁闹翻

       高尔基被前苏联当局誉为“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也跟列宁有 “伟大的友谊”,但从克格勃档案里看,高尔基与这位俄国“革命之父”之间发生过多次观念和政治冲突,几乎闹到决裂地步。高尔基稍有摇摆,列宁就会批评他,高氏则报以诙谐一笑:“我知道我是一个很差劲的马克思主义者。说来说去,我们这些艺术家都有那么几分傻劲儿……”。十月革命发生后,高尔基被事实震骇,在《新生活报》 (左派孟什维克办的日报,1917年4月在彼得堡出版)发表文章,公开反对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认为这是俄罗斯的悲剧和毁灭,由此,1918年夏列宁则以一纸命令关闭了这家报纸。第二届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开幕时,列宁评论高尔基为此次会议写的文章“毫无***人气味,却有浓厚的反共性质。因此,这种文章绝不能在杂志上发表。”

       到了1920年上半年,他们之间几乎断交,高尔基在列宁五十寿辰之际,把他同彼得大帝相比,说:“看见这个伟人,总让人有那么一种恐惧,他随心所欲地摆弄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历史杠杆。”1922年, 秘密警察第七部在暗中准备整肃高尔基,他们从高氏的朋友和熟人那里收集证据。此时,列宁和契卡总头目捷尔任斯基依然在世。

       列宁和高尔基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20年10月20日,关于此次相见,有过一些戏剧化的描述,如**《带枪的人》(1938年)。这次相聚也是分手,列宁一再要高尔基移居国外:“如果你不走,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送你走了”。

       这是对持不同见解者的一种驱逐方式,两年之间有数十位知识分子被驱逐出国。可是苏共却不让另一些需要出国的人走,1921年诗人布洛克重病,高尔基一次次催促列宁和卢那察尔斯基放布洛克去芬兰治病,但诗人还是在得到护照前去世了。18天后,即8月25日,另一位诗人尼古拉·古米廖夫被处决,罪名是白卫分子,尽管根本没有证据,高尔基对此案的求情同样毫无作用。这两位诗人的死亡,开启了作家受害的时代。

       1921年10月8日,高尔基写信跟列宁告别,离开苏联去了欧洲。 1922年夏他在德国北部一个小城,得知俄国社会革命党的领袖们正在莫斯科受审,7月1日写给苏维埃政府首脑里科夫:“亲爱的阿列克谢 :如果对社会革命党人的这场审判以谋杀告终,那么这将是一件有预谋的罪恶谋杀。我请求你把我的观点告诉托洛茨基和其他人。我希望这不会使你惊讶,因为在整个革命期间,我已经向苏维埃当局一千次指出,在我们这个充满文盲、没有教育的国家里,毁灭知识分子是愚蠢和犯罪行为。我现在坚信,如果社会革命党人被杀害,这一罪行将会使俄国在道德上自绝于社会主义欧洲。高尔基”。他7月3日也写信给法朗士,希望在欧洲唤起公众关注此事,流亡国外的孟什维克人士 主办的杂志发表了高尔基这封信。两封信都保存在克格勃总部。他写给法朗士的信产生广泛影响,惊动了克里姆林宫。列宁称高尔基的信“卑鄙”,托洛茨基则指示《真理报》“就作家高尔基,写一篇措辞温和的文章,搞政治的人不会把这种文人放在眼里,要用外文发表”。一篇题为“几乎堕落到极点”的措辞严厉、猛烈批判高尔基的文章说:“从这种政治声明可以看到,身在国外的高尔基在危害我们的革命。他的危害极大……”。但也许是高尔基的呼吁起了效果,苏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了革命法庭通过的死刑判决,却没有执行死刑。

       流亡意大利

       高尔基和家人住在意大利的索兰托,他在整理他的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撰写文章和回忆录,与外界保持广泛的通信关系,身边朋友和客人不断。他已年近花甲,似乎应当决定自己晚年的去留问题,可是当他听到列宁的遗孀克鲁普斯卡娅开列了一个书单,要把所有图书馆里的《圣经》、《可兰经》、但丁和叔本华的著作下架的消息之后,决定宣布放弃他的苏联国籍,甚至为此写了一份声明。

       他为此受到来自两个阵营的强烈批评。莫斯科的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公开说他是一具僵尸,在文学上已成废物;流亡巴黎的旧俄人士则强烈谴责他跟苏联革命的关系,把他那篇关于列宁的随笔视为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奇耻大辱。高尔基《论俄罗斯农民》一书出版后,既引来克里姆林宫的愤怒,也遭到一家流亡报纸的谴责,说他诽谤俄国农民。另一家报纸则刊登苏维埃政府一项决定:如果高尔基进入苏联边境将会被逮捕,迫使高尔基马上声明自己忠诚于苏俄,他唯一不能同意的就是他们对知识分子的迫害。

       这一期间,莫斯科的秘密警察总部文件柜多了一份题为“高尔基在国外”的文章,无人署名,也没有日期,可能是秘密警察派在外国的某个间谍撰写的一份汇总材料,以备发表用。新闻界对高尔基的各种报导,都在秘密警察总部有细致分析,国外流亡报纸都被打印出来,各种文字都被译出。高尔基的大量信件,特别是他人写给高尔基的信,都被秘密警察总部收集。高尔基1924年3月3日致叶卡特琳娜· 彼什科娃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想,现在已经到时候了,不要再谈论什么我是受某个人影响这种话。大家应当知道,我55岁,我自己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如果我那么容易受影响,那么我很久以前就应当服从伏拉基米尔·伊利奇,他在影响别人方面无人能及,那么今天我就应当灯红酒绿,有芭蕾舞女演员们簇拥,坐着最豪华轿车满城兜风……”这封信写于列宁死后六周。

       秘密警察感兴趣的是高尔基的著作和观点,以及他对苏俄政权的敌人所持的态度。他的秘密档案成为一项巨大工程,耗费大批特工的劳动。他的信件上有许多批注,如“送第七部”、“送阿格拉诺夫”、“存档”、“对照原文查过”,等等。

       秘密档案中有高尔基1927年9月8日写给身在苏联的年轻作家朋友维·伊凡诺夫的一封信,此信从未披露过,可以看出当时他的观点:“我天生就不能理解那种把群众、把一个民族或是一个阶级理想化的做法。我是一个很差劲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不喜欢把人生的责任由个人转移到群众、集体、某个党或某个集团。而且,我知道,一粒胡椒子比一把**种更有生命。我相信,如果我倒过来看问题,那就虚伪可笑了”、“当我想象俄国、中国、印度和所有其他乡村地区那一片无知而又混乱的大漠,看到这大漠前面那位极为渺小、非常疯狂的俄国革命者——尽管他发现了阿基米德的杠杆——便唤起我对这位俄国革命者命运的某种焦虑……”

       从高尔基这些观点可以看出,他是怀疑、批评俄国革命的,为此他曾不得不流亡,但当他后来回到苏联之后,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了。他为什么要回国?关于这个问题,秘密档案没有交待,也未见到关于高尔基的研究对此做出解释。

       利诱与监视

       1928年,高尔基回到阔别近七年的俄国,但他只是要在苏联度夏,每年秋天还回索兰托。

       斯大林亲自在莫斯科为他找了一幢房子,离克里姆林宫很近,是一位百万富翁的豪宅,这里很快成为苏联领袖和艺术家、作家们聚会的地方。他还分到两座大别墅,有警卫保护,一座在克里米亚,一座在莫斯科近郊。

       至于这背后的事情,可以通过秘密档案来看。第二个阶段收集的档案从1926到1928年,此时列宁已死,斯大林执政,捷尔任斯基也死去,继任者是雅果达,一个极端阴险的克格勃头子,他手下的秘密警察,不仅遍及苏联,而且遍布海外。现在他们不仅继续收集高尔基的材料,并且开始操纵他,秘密监视他的活动。

       秘密档案显示,克格勃对高尔基的控制,主要通过他的秘书克鲁奇科夫。此人从1918年开始为高尔基工作,聪明能干,成为高尔基工作和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人物,逐渐控制了他的社交、文学和出版方面的联系,处处代表高尔基。

       未知克鲁奇科夫与雅果达相识之前是否与克格勃有联系,但他在1937年被视为人民敌人和反革命阴谋集团而随雅果达一起被逮捕后, 在狱中承认,雅果达经常来找他,他也去秘密警察总部找雅果达;他 还承认,他找雅果达商谈去意大利看望高尔基;1932年,雅果达给他四千元,为身在国外的高尔基买轿车;1933年,高尔基没有足够钱买下索兰托的别墅,雅果达给克鲁奇科夫两千元去支付,他拿了这笔钱,没有签写收据。

       由此可见,高尔基侨居意大利时就受到苏联秘密警察的资助。高尔基当然知道这笔款子,这种事很自然地使他与克格勃头子雅果达相识。秘书招认,不仅涉及高尔基,而且高家其他成员也受到资助:他好几次从雅果达那里拿现金给M·巴德勃格(高尔基最后一位妻子, 同时又是H·G·威尔斯的情妇);1936年雅果达交给他和高尔基的儿媳彼什科娃400英镑,也是给巴德勃格的;最后一次是在1936年9月 (即高尔基去世后),彼什科娃告诉他,她从雅果达的私人秘书那里收到一大笔钱,她迷惑不解地说:“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么多钱硬塞给我呢?”

       这位秘书的口供中,提到与高尔基有特殊密切关系的两个女人。 一位就是玛丽娅·巴德勃格,一个迷人而且大胆的女人,有好几个有名的情人,有人认为她是双重特务,既为英国服务,也为苏联工作。 这种说法没有证据。高尔基秘书的调查案卷中有一个八人名单,她的名字被列入“参与反苏右派分子组织”,只有她既未逮捕也未被处 决。1938年雅果达及其他人受审时,她已经远在伦敦,苏联秘密警察鞭长莫及。另一位女人是纳狄娅·彼什科娃,高尔基的儿媳,长得很 美,罗曼·罗兰说她“年轻,非常美丽,单纯而且快活”,雅果达试图通过她,更深地打入高尔基家庭内部。

       斯大林的宠臣

       高尔基于1933年回苏联定居后,便受到秘密警察的警察来访和包围。甚至他的日常用品,都与斯大林和政治局委员一样,要由秘密警察部门负责。

       庆祝高尔基创作四十年闹得很红火。斯大林下令以高尔基名字命名城市、研究所、街道等等。有人战战兢兢对斯大林说,莫斯科艺术剧院是契诃夫创办的。斯大林回答:“没有关系。高尔基是个没有用处的人,我们必须把他拴在党的身上。”高尔基接受了这些礼物,他也不必害怕别人的批评,政府不许人们批评他。在斯大林的主持下,文学界开始崇拜高尔基。

       1932年10月26日,在莫斯科高尔基家有一次著名聚会,冠盖云集,有克里姆林宫的首脑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等,他们谈笑风生,觥筹交错;还有五十余位作家,如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斯塔姆、帕斯捷尔纳克、普拉托诺夫、布尔加科夫、巴贝尔等,举止却相当恭谨自制。忽然,作家马利什金来到斯大林面前和他碰杯,诗人卢果夫斯科依大声喊道:“让我们大家都为斯大林同志的健康干杯!”此时,坐在斯大林对面的小说家尼基夫洛夫,猛地站起来说:“我听厌了这种话!我们已经为斯大林的健康干了114万7千次了。他大概已经厌烦这套了……”顿时冷场。斯大林伸出手,握着这位小说家的指尖说:“谢谢你,尼基夫洛夫,谢谢你。我确实厌烦 这套。”几年后,那天晚上参加聚会者中,每四位就有一位被投入监狱,许多人被枪决。被枪决者中也包括那位小说家尼基夫洛夫。后来,高尔基的秘书在狱中交待,雅果达在幕后积极操纵文学界活动和作家协会主席人选,1934年作家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他要高尔基写信给斯大林,推荐阿维尔巴科作主席。

       有人说高尔基反对暴力,说他会反对1937年的“大清洗”,因此斯大林才把他除掉。现在看来,这种说法纯属编造。阿维尔巴科在狱中受审时证实,高尔基对秘密警察的工作给以极高评价。高尔基对1932年8月7日通过的法律毫无抗议,这项法律规定,12岁的儿童也可以像成人一样判罪,包括死刑。他对著名作家科里乌耶夫和曼德尔斯塔姆的被捕漠不关心。1929年,他参观索洛维基,赞扬苏联这个第一座集中营。

       在集体化时期,高尔基向当局提供一个骇人听闻的口号:“敌人不投降,就让他灭亡”(1930年11月15日真理报)。同时,当局策划公开审判“工业集团”,包括那些革命前的老一代工程技术人员,高尔基如此写道:“读到关于那些恶棍的报告,我怒火填膺。”1931年3月,他同意孟什维克人士受审,其中包括他以前的一些朋友,他称他们是罪犯和破坏者,还说他们还有人漏网,应当继续搜捕。他在一封信里称赞:“斯大林干得多漂亮呵!”

       1934年12月,列宁格勒党委第一书记基洛夫被刺,给斯大林展开大清洗一个借口,许多人未经调查或审判就以间谍罪名立即枪决。高尔基1935年1月2日在《真理报》发表一篇文章为斯大林呐喊助威: “必须无情地、毫无怜悯地消灭敌人,不要理睬那些职业的人道主义者们的喘息和呻吟。”

       难堪的晚年

       1934年5月,高尔基的儿子马克西姆神秘死亡,是对高尔基晚年的沉重打击。随后,高尔基的家庭医生维诺格拉多夫死于秘密警察之手,对马克西姆的死因调查中断。克里姆林宫医疗局长柯多洛夫斯基在调查中也死去,死因不明。

       生命最后两年,高尔基完全成为政府的驯服工具,他不倦地颂扬斯大林,可是后者对他已毫不在意。他建议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恶魔》,《真理报》立刻发表一个御用文人的文章批判他犯了“自由主义”。甚至,高尔基看不到报纸,克格勃有几次还专门为他印了一份报纸,高尔基纪念馆就保存著这样一份报纸。

       高尔基想去意大利旅游,但得不到批准。他被锁入囚笼。表面上他的名声仅次于斯大林。作家什喀帕在回忆中,谈到高尔基绝望地喃喃自语:“我实在太疲倦了。好像他们把我圈在篱笆里,我走不出去。我落在陷阱里。进退不得!我不习惯这种生活……”

       高尔基在克里米亚的别墅度过最后一个春天。法国作家安德列· 马尔罗去那里访问他。在苏联秘密警察总部保存的巴贝尔审讯档案证辞中,提供了此次会见的细节。马尔罗问高尔基,苏联文学现在是否正处于衰落阶段,高尔基的回答是肯定的;那时《真理报》正在批判什柯洛夫斯基等人的文学形式理论,以及萧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高尔基非常关心,他不同意那些批评;他心情抑郁而孤独,多次说有人不许他回莫斯科,去从事他热爱的工作。雅果达和克鲁奇科夫安排一些行迹可疑的女人和高尔基一起彻夜纵酒狂欢,直到高尔基昏昏睡去。克鲁奇科夫控制了高尔基的日常生活,那些来访者都得经他挑选,使高尔基只能见到雅果达秘密警察圈子里的人物和一些文化骗子。

       这位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之死,官方的解释是一桩罪恶的谋杀,是托洛茨基右派集团庞大阴谋的一部分,由布哈林、里科夫、雅果达以及托洛茨基等人直接操纵,阴谋在于推翻斯大林政权。连他的死也被斯大林用来大做文章。高尔基死后,他的房子被彻底搜查,而且不只一次。他的秘书克鲁奇科夫被捕时,秘密警察甚至把土豆一个个切开,寻找他们需要的材料。

       高尔基的可悲命运,耐人深思。他顺从于斯大林政权,享受最高的名誉和地位,却付出一个知识分子最高的代价——人格的丧失和良知的扭曲。他参与残酷,宣扬虐杀,既是虐政的受害者,也成为虐政的工具

       一八六八年俄历三月十六日,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即马克西姆·高尔基),生于下诺夫哥罗德。高尔基五岁时,做木匠的父亲去世,于是他寄居开设染坊的外祖父家。幼年的高尔基常常陷入日渐衰微的家庭小私有者们凶狠的争吵斗殴中。后来,破了产的外祖父把老房子卖掉,在卡那特街另买了一所房子。“这是一条没有铺装、长满了草,然而却很清洁而且安静的街,它穿过两排色彩斑斓的小屋,一直通到田野。新房子比从前那所漂亮、可爱;正面涂着令人感觉温暖恬静的深红的颜色;三个天蓝色的窗扉和一扇带栅栏的顶楼白叶窗鲜亮得耀眼;靠左边的屋顶遮掩着榆树和菩提树的美丽的浓荫。”———《童年》

       在高尔基的童年,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是他“最亲近的人”。

       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在这所老木屋里,外祖母常常坐在炕炉沿上,望着被小洋灯的亮光照耀着的小外孙,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勇士伊凡和悲哀的强盗母亲等许多童话。外祖母的疼爱和那些如现实生活一般不幸又闪烁着善良和理想光芒的童话,使过早就饱尝底层生活艰辛的高尔基获得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同时,这些童话正如高尔基后来回忆的,“我的头脑里充满了外祖母的童话,就像蜂房里充满甜蜜一样”。正是这些记忆给了作家以最初的丰赡的滋养。

       高尔基童年故居至今仍完好保留着,并已辟为作家纪念馆,当地人依高尔基原姓亲切地称其为“彼什科夫小屋”。

收集格言

       鲁迅

       书籍:

       作者简介:鲁迅,《呐喊·彷徨》一书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鲁迅于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痛感医治麻木的国民精神重于医治肉体病痛,因此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1918年便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并撰写大量杂文、散文。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并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

       鲁迅生前出版的小说集有三种(《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集两种(《朝花夕拾》和《野草》)、杂文集十五种、通信集一种、文学史著作两种。他在整理中国古籍和翻译外国文学方面也成绩卓著

       内容简介:《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彷徨》的艺术技巧“圆熟”――深广的历史图景;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画眼睛”“勾灵魂”的白描手段;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 裘沙和王伟君两位艺术家以毕生精力用画笔“揭示鲁迅思想体系”,执著探索,苦心构思,大胆创造,以“理解的准确,表现的深刻,艺术的精湛”再现了鲁迅的世界。

        人都有彷徨的时候。 孤独无依,进退失据,谓之彷徨。 鲁迅曾经是彷徨的,至少在写《彷徨》的时候。他是写人生的一种轨迹,这轨迹似乎有铁的定规在。从起点,抛一个圆形的弧线,然后又重新跌回起点。甚至,跌回到起点以内。这里面,有孤独,有悲哀,也有无奈。

        写《彷徨》时,他才四十四五岁,还不是大智者。因此他彷徨。那时,他满怀希望,或者说曾经满怀希望,然而这希望,最终是破灭了。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总是在未来,而不是现在。于是,他就彷徨。于是,他就写了关于“彷徨”的小说。

        与其说是彷徨,不如说是无奈。生的无奈。那时候,时兴写小说。写小说成了那时的潮流。何况之前,先生已经写了《狂人日记》、《祝福》、《阿Q正传》、《孔乙己》等名篇。它们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写作的先河。

        收入《彷徨》的,有近11篇小说。

        《祝福》写祥林嫂毫无希望、就是有点希望也要被扑灭的一生;

        《在酒楼上》写曾经激进的青年吕纬甫,最终回到子曰诗云的教授之中;

        《幸福的家庭》其实在经济的压迫之下并不幸福;

        《肥皂》则讽刺了一个或者几个貌似正人君子的中年夫子,他们看见一个行乞的十七八岁的女子,就想着如果用肥皂把她洗洗那又如何?而四铭就因着这个潜在的意识,竟也买了葵绿色的肥皂;

        《长明灯》中的疯子疯疯傻傻,他就是要把庙里的长明灯打灭,被阻了,他就说:“我放火。”最后,他就被他的叔伯长辈锁在庙里的厢房之中;

        《示众》依然写的是看客。中国人永远只是看客,只会当看客。看了,就散了。不问被看者为什么示众,也不问自己为什么要看。只是要看,便看了;

        《高老夫子》某天终于“洋”了起来,俄国有高尔基,那么他自然就可以改名叫“高尔础”,不是基础么?有基必有础。他能叫高尔基,我为什么不能叫高尔础?成了高尔础后,他就自觉“高大“起来,觉得不能与往日的麻友相提并论。然而最终他发现自己没有“高尔什么”的天份,他连书也教不了,又经不住麻雀牌的诱惑,也经不住笼一把吃冤大头的诱惑,终于还是上了牌桌;

        《孤独者》中的魏连殳是鲁迅特别用心地描写的一个。那是一个曾经大觉悟的人,似乎已经参透了人生的一切。他对大人们不屑一顾,小孩子们却又不理他。他曾经潦倒不堪,似在坚持着什么,又突然摇身一阔。在咯血中大把大把地花着做参议而阔起来的钱。他死了,好像死了才干净,才解脱。鲁迅其实是用着一种大悲哀的笔调来写这个人的,这里面也寄托着他的大失望。人世就是这样苍凉,人生就是这样无望,想找一条路,然而终于找不到,他只有死;

        《伤逝》不仅仅是在谈论经济对于爱情的重要性,它实质上是在探讨爱情是否可以长久。而经济的窘迫困顿只是一个极现实极真实的诱因。因着这个诱因,爱情就无疑成为幻灭。伤逝了,这伤逝凄惨得令人伤感;

        《兄弟》似乎是在讽刺那种貌似亲睦的兄弟情份,

        《离婚》就纯属一个乡下女人的不幸了。鲁迅有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那个爱姑在“七大爷”的威严之下,竟不敢说她早已想好的话了。有什么办法呢?他们是官,且有势。而她,只是一个乡下人。

        《彷徨》收入鲁迅1924年至1925年所作的小说,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实际的时间跨度是一年半多,1926年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此后印行的版本都与初版同。

        书的扉页,有作者的题记: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将其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理解《彷徨》的钥匙,就在于这题记《离骚》中的两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里,把它称为“题眼”。

        路是远的,而前面又看不见路;依稀有路时,却看不见光。想挣扎着走出一条路来,却是遍体鳞伤,毫无结果。

        只能是“荷戟独彷徨”了。

        所以,以《彷徨》命其名,也是至名。

       推荐理由:一千次伤心有一千个理由;一千次流泪有一千种心绪;一千次忧郁有一千种心境。谁能一语道破生活的酸甜苦辣?谁又能一语咏尽人生的喜怒哀乐?

       读书心得:鲁迅的小说集子有三本——《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我还没有仔细品读过,今天先来谈谈自己阅读《呐喊》和《彷徨》之后的一点感想。

        从这两本集子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鲁迅思想的变化发展。先说《呐喊》。谁来“呐喊”?我。为什么要“呐喊”?我们不妨看看鲁迅那个著名的“铁屋子”譬喻——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这个虽然悲观沉郁的描述却暗含了一个信息,也可以说是一种自信:我是清醒的个体,我是站在启蒙的立场上的,所以我要呐喊,即便声音微弱、个人前途暗淡也在所不惜。以《阿Q正传》为例,这篇小说固然带着作者强烈的自省色彩,但毫无疑问的,作者的精神是高于阿Q的,是在无情自剖基础上的俯瞰。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语境后面便包含着一种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一自信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表现得很鲜明:“所以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尽管经历了种种寂寞困苦,尽管有上述那段近乎绝望的“铁屋子”譬喻,内心深处的这一自信并没有改变。

        但鲁迅的这一信念的扎根之处与普通作家是不一样的,正体现了他的丰厚与深刻。鲁迅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中间物”,只是进化链中的一个过渡。他“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一点光明出去,自己则甘愿灭亡。这一孤独者的本质,这一自我牺牲的精神力量,非但不会导致颓废消极,反而能激起一股悲壮的、自觉的赎罪感——替所有人去赎罪,而这一赎罪感蕴含着主体的自信与优越。

        就拿《药》来说,通过解读我们发现,除了夏瑜,小说中的人物都具有“吃人者”和“被吃者”的双重身份,而革命者夏瑜则是单一身份——人血馒头——“被吃者”。这一身份本身就带有一种强烈的殉道意味,精神境界和直面人生的勇气远远高于其他人。或者还可以这样说,像狂人那样,夏瑜以前也是“吃人者”。如果说狂人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后,终于“痊愈”,自省的道路走了一半,那么后面的一半就由夏瑜用他的鲜血来完成了。

        然而到了《彷徨》那里,这种自信忽然遭受了强烈质疑。谁在彷徨?我。作者逐渐进入到对主体内在的烛照和自省,于是主体的立场发生了松动;启蒙者已不能确定麻木的群众究竟有没有可能被唤醒,甚至开始怀疑其实启蒙对象不是不能清醒,而是他们不愿意清醒,管自生活赚钱麻木,倒是启蒙者多事,妄想改变些什么。

        我觉得到《彷徨》这里,鲁迅的思想经历了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是深刻而持久的,绝非如教科书上说的是偶尔的精神苦闷。《祝福》中“我”面对祥林嫂询问地狱有无表现地手足无措,这令人看到了鲁迅逝世前不久所作的《我要骗人》的某种源头。在那篇文章里鲁迅写道:“倘使我那八十岁的老母亲,问我天国是否真有,我大约是会毫不踌躇,答道真有的罢。”这中间的痛苦、矛盾,我想局外人是很难真切体会的。

        从《呐喊》到《彷徨》的变化当然不是一蹴而就、忽然发生断裂的。

        《一件小事》曾被王朔嘲笑为只有小学生的水平,这不过证明了他的无知而已。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篇小说当然没有特别之处,其中的高大的背影的确也被小学生用滥了。但是,在那个时代写出这一作品是不容易的。胡适、沈尹默、舍我乃至后来的郁达夫都写过人力车夫,但是他们的角度都是同情怜惜,也就是说高于人力车夫。唯独鲁迅,是用一颗真心,真诚体会出了自身的渺小。这一知识分子的自省,是难能可贵的。

        再拿《药》来说,小说结局让两位母亲相遇。两位母亲都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她们的相遇突出了双重悲剧。夏瑜为了千千万万的华小栓而死,华小栓的母亲却希冀用他的血来换回儿子的生命。夏瑜的母亲则念念不忘儿子是被“冤枉的”,可见在她的意识中革命者的确是该杀的,但瑜儿并非革命者。母爱在这里体现的不是终极的关怀与壮美,而是深深地、寒彻骨髓的悲哀——连母亲都无法理解革命者,这是多么深广的哀痛啊!革命者又是多么的孤独啊!

        革命者的孤独走到后来,就逐渐演变成《孤独者》中的冷峻与绝望。主人公简直就是鲁迅的自况,而小说中不断出现的“我”,仿佛时时要阻碍着主人公,则可以理解为鲁迅对自己的矛盾心态。小说以葬礼始、又以葬礼终是大有深意的。旧时代的帷幕落下了,旧时代的阴影却依旧笼罩,新时代的帷幕便在这笼罩中一道殉了葬。

        王晖说过,鲁迅的小说在深刻地批判了国民性的同时,“又把否定的锋芒指向知识者自身。”我想,这便是鲁迅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吧!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生平简介以及名言~!要用于高考作文的~!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R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S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T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W

       玩物丧志。(书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X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学无止境。(荀子)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Y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Z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爱 国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Knowledge is power.

       知识就是力量。—— F. Bacon 培根

       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

       浅薄的学识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Alexander Pope 蒲柏

       Knowledge is a treasure, but practice is the key to it.

       知识是一座宝库,而实践就是开启宝库的钥匙。—— Fuller 富勒

       Sure bind, sure find.

       确实放置好的东西,找起来也便当。—— Heywood希伍德

       Genius is one per 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

       天才是一分灵感加九十九分血汗。—— Edison爱迪生

       Nothing venture, nothing have.

       不进取者无所获。—— Heywood希伍德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求学不嫌年纪老。—— Thomas Middleton 密都尔顿

       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

       学问之路无捷径。—— Trollope 特勒普

       The brighter you are, the more you have to learn.

       越聪明的人,越需要学习。—— D. Herold 赫罗尔德

       A foreign language is a weapon in the struggle of life.

       外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 K. Marx 马克思

       To think is to see.

       思考就是明白。—— Balzac 巴尔扎克

       The reading of all good books is like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finest men of past centuries.

       读好书 — 如同与世上的先杰交谈。—— Descartes 笛卡儿

       Choose an author as you choose a friend.

       要像选择朋友那样来选择作者。—— Wentworth Dillon Roscommon 罗斯康芒

       To win you have to risk loss.

       要想胜利就得冒失败的风险。—— Jean-ClaudeKilly基里

       Boys, be ambitious.

       年轻人应胸怀大志。—— William Smith Clark克拉克

       There is only one good, knowledge, and one evil, ignorance.

       唯一好的是知识,唯一坏的是无知。—— Caesar 恺撒

       Knowledge is power, that knowledge is safety, that knowledge is happiness.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安全,知识就是幸福。—— Thomas Jefferson 杰弗逊

       It is easy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but difficult to learn everything about anything.

       对每件事知道一些是容易的,对任何一件事详细知道是困难的。—— Emmons 艾蒙斯

       The first step to knowledge is to know that we are ignorant.

       获得知识的第一步是要知道自己无知。—— Cecil 塞西尔

       Zeal without knowledge is fire without light.

       有热情而无知识,犹如有火焰而无光芒。—— Thomas Fuller 富勒

       If we would have new knowledge, we must get a whole world of new questions.

       要想获得新知识,就必须提出大量的新问题。—— Susannek K. Langer 兰格

       There are only two powers in the world, the sword and the pen, and in the end the former is always conquered by the latter.

       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剑和笔;而其结果,后者总是战胜前者。—— Bonaparte Napoleon 拿破伦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荀况,战国思想家、教育家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况,战国思想家、教育家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革命家、政治家

       讲到学习方法,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严格、严肃、严密。”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除了向别人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有意识的刻苦锻炼。

       ——苏步青,数学家、教育家

       诚信格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隐瞒真实,就是骗自己。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君子说话,一言为定。

       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淮南子·缪称训》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瓦·阿扎耶夫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罗素

       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 ————哈代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法治长城始于一砖一石,诚信文明凝聚一点一滴。

       今天付出诚意,明天收获信誉。

       出局才懂诚信重,进‘宫'方恨知法晚。

       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朋友。

       诚信是在衡量自我得失时失去的。

       诚信缺失乃人性之莫大悲哀,共铸诚信不妨从小事做起;法治健全是国家的坚实基础,推进法治务必要领导带头。

       诚信是社会的支撑点,法治是社会的生命灯。

       诚信是你的存款,信用是你的抵押,名誉是你的帐号,承诺是你的支票,假如失去了诚信 ,你将是一无所有。

       立身须以诚为本, 治国必以法为基。

       诚信以心为上, 法治以公为魂。

       诚取天地正气问人间暖凉,法引规矩方圆律世间万象。

       诚信在心,法治在行。

       不讲诚信者必被社会所弃, 以身试法者必受国法严惩。

       诚信凝聚力量,法治诞生希望。

       诚信法治两手抓,共铸辉煌齐万家。

       诚信是立身之本,法治乃安国之源。

       诚信,人生最珍贵的无形资产; 法治,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扬诚信风帆同度文明人生,树法制大旗共展和谐社会。

       赏罚分明, 市场经济讲诚信假一罚十; 宽严适度,法制社会护稳定惩教结合 。

       诚信是社会的通行证,法治是国家的座右铭。

       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晴雨表。

       诚信与高尚同行;法治与正义相伴。

       诚信有法治保障才有号召力,法治有诚信支持才有生命力。

       树诚信风尚,铸法治长城。

       谎言浇不开诚信之花,虚伪结不出幸福之果。

       行必诚,言必信;法必依,治必严。

       无信则人危,无法则国乱。

       你诚信我诚信人人有威信 ,讲法治护法治个个能自治

坚守诚信的名人名言语录摘抄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他初入仕途,正是北宋政治与社会危机开始暴露,士大夫改革呼声日益高涨的时候。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新法,希望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苏轼虽主张改革,反对因循守旧,抑制豪强,但也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理论,苏轼认为"欲速则不达",建议神宗特殊政策皇帝不要"求治太速,进人太税,进言太广"。由于这些意见和建议遭到变法派的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有着爱国的赤子之心。他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 当时正值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年代。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即立志杀胡(金兵)救国。

        封建家庭虽带给陆游良好的文化薰陶,尤其是爱国教育,但也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表妹唐婉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其母却不喜欢唐氏,硬逼他们夫妻离散,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为妻。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绍兴二十五年31岁游经沈园时,偶见唐琬夫妇,陆游在沈园墙上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屡次赋诗怀念,直至75岁时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唐氏读了陆游的钗头凤后悲痛欲绝,和了一首钗头凤,不久便去世了。

        陆游“年十二能诗文”,学剑,并钻研兵书。29岁赴临安省试,名列第一。次年参加礼部考试,因名次居于主和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不忘国耻“喜论恢复”,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为秦桧所黜。桧死,绍兴二十八年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绍兴三十年,召除敕令所删定官。孝宗继位,赐进士出身。后因力劝张浚北伐,发生部下将领不合的情况,再加上主和派阻饶,朝廷立即动摇,而陆游亦被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例说张浚用兵”之罪名而遭免职。六年,起通判夔州。

        乾道八年(1172年)主战将领王炎聘陆游至幕中襄理军务,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军旅生活使他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说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虽然陆游满怀报国赤诚,但因朝廷腐败,只求苟安无意进取,他复国的壮志一直无法得到伸展的机会。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邀陆游入幕僚,为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致引起同僚讥讽;又因复国抱负和个人功名长久无法得到伸展的空间,故常有较放纵轻佻的行为,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自我嘲解。淳熙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淳熙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7]。淳熙十三年,知严州[8]。淳熙十五年,担任军器少监。

        之后历经多次升降官职,在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之后的二十余年,长期蛰伏在山阴老家农村,家居时“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因为养生有术,嗜食薏米和木耳,到了晚年,依然耳聪目明。期间虽仍有向朝廷提出抗敌作战的主张,但始终遭受非议。最后于在嘉定二年(120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阴历日期,阳历为公元1210年1月26日)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享年86岁[1]。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词130余首。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气吞残虏”。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高宗即位,赐进士出身。

        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人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人 。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词》、《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陆游书名为诗名所掩,陆游亦工书翰,精行草和楷书。他自称"草书学张颠(张旭),行书学杨风(凝式)。"他的书法简札,信手拈来,飘逸潇洒,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其笔札精妙,遒严飘逸,意致高远。遗留书作不多,书论有《论学二王书》。传世之作有《苦寒帖》、《怀成都诗帖》等。

        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他的学生称赞他说:“论诗何止高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一个宋代遗老表扬他说:“前辈评宋渡南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拜鹃心事实同”。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心事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生面的地方。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真相: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婉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唐婉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

        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他六十三岁,“偶复来菊缝枕囊,凄然有感”,又写了两首情词哀怨的诗: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又写诗感怀:

        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诗人七十五岁时,住在沈园的附近,这年唐琬逝去四十年,“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重游故园,挥笔和泪作《沈园》诗:(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烟雨沈园中,恍恍惚惚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诗人,正缓步踱过伤心桥,踯躅在满地落叶中。已无蝉声,也无画角,只有一个默然凝望断墙柳絮的老人。

        诗人八十一岁,又作梦游沈氏园亭诗,写下了: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这两首诗以梅花作为主要意象关联到一起,既表示自己的情操“零落成泥碾作尘,犹有香如故”,老而弥坚,至死不变,也寓示唐琬高洁的品行,坚韧的节操,更表现出两人的爱情,尽管经历了尘世风霜,天荒地老,但不变依旧。

        诗人八十四岁,离逝世只一年,再次重游沈园,怀念唐婉,此情至死难忘。

        《春游》诗云:沈家园里花如锦, 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是美人终作土, 不堪幽梦太匆匆。

        自知不久于人世,仍然念念不忘当日眷侣,这一梦长达五十年——半个世纪,虽然仍自感匆匆,却赢得了天长地久,这正是诗人高尚的情操与崇高的精神境界。

        从那首脍炙人口的《钗头凤》词、传说中唐琬的唱和开始,加上他几十年后陆续以沈园为题悼念唐琬的几首诗,陆游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一段流芳百世、凄婉感人的爱情悲剧。

        陆游临终前一年,再游沈园,写下最后一首思念唐婉的诗:《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反对,苏轼被迫外调,先通判杭州,以后又做过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知州。在他为官之处,注意了解民情,关心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所到之处都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和热爱。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作品留存至今约四千余篇。他的重大贡献在于和欧阳修一起建 树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世称"欧苏"。他的诗清新自然,逢源自始,似信手拈来,亦庄亦谐,大巧若拙,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化,是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海棠>>,<<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赠刘景文>>,<<春夜>>,<<荔枝叹>>等。苏轼的词对题材,意境,风格,语言,技巧都进行了大胆开拓与创新,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词派,开了一代豪放词风。其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苏轼是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苏轼是宋代著名画家,"湖州墨竹派"创史人之一,苏轼善画枯木丝竹,兼擅人物花鸟,尤善画佛。他画的墨竹,运笔清拔,英风劲色,使人应接不暇,枯槎寿木,丝竹断山,放笔直取如入风烟无人之境。

       苏轼以儒家思想为本,又能博采佛道之长,奉儒而不迂执,好道而不厌世,参禅而不佞。处顺境时不骄惰逸乐,在逆境 中能随遇而安,用乐观,洒脱的态度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因此,苏轼得以实现从现实人生到艺术人生的转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满艺术审美情趣的人生,并体现在他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创件中。

       谈迁(1594~1658)。祖籍汴梁(今开封),随宋室南渡,定居于盐官西南枣林村,后江沙坍落,迁至马桥麻泾港西(今海宁马桥)。远祖即生活在这种国破之时,自己也是生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你,马桥人。明诸生。明亡后改名为迁,字孺木,号观若。改名“迁”,寄托了对历史、对自己的一种境遇,当然也有可能是追寻大历史家司马迁的意思。当代就有一个外国研究中国历史的人取汉名叫“史景迁”。(耶鲁大学历史学家乔纳珊·D·斯本瑟).自幼刻苦好学,家贫,靠缮写、代笔或作记室(秘书)维持生活。一生未曾做官,靠替人抄写、代笔或作记室(秘书)来维护生活。用我现在的话说,是真正献身学术的人,自学成才,然后私人写史。不计报酬,不慕虚名,贫寒一生,活的很有骨气、很有节气、很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史家。

       南明弘光元年(1645)为阁臣高弘图的记室,出谋划策,力图恢复。颇受高弘图、张慎言等赏识。后拟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他感到"时事日非,不足与有为",坚辞不就,引退回家隐居。

        谈迁博鉴群书,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重明代典故。他立志编撰翔实可信的明史。从天启元年(1621)27岁开始,历时20余年,"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始完成这部编年体明史,全书500万言,取名《国榷》。清顺治四年(1647)手稿被窃,时已53岁,他发愤重写,经四年努力,完成新稿。顺治十年携稿北上,在北京走访降臣、皇室、宦官和公侯门客,搜集明朝遗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十四年,去山西平阳(今临汾)祭奠先师张慎言,病逝于客地。谈迁祖籍汴梁(今开封),随宋室南渡,定剧场于盐官西南枣林村,后江沙坍落,迁至马桥麻泾港西。著作另有《枣林集》、《枣林诗集》、《枣林杂俎》、《北游录》、《西游录》、《史论》、《海昌外志》等。

        《国榷》以《明实录》为本,参阅诸家史书,考证订补,取材广博,选择谨严,为研究明史的重要著作。书中对满清颇多贬责,当时无法流传。直至建国后,里人张宗祥着手整理校订,编为108卷,195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28岁,谈迁母亲亡故,他守丧在家,读了不少明代史书,觉得其中错漏甚多,因此立下了编写一部真实可信符合明代历史事实的明史的志愿。在此后的二十六年中年中,他他长年背着行李,步行百里之外。到处访书借抄,饥梨渴枣,市阅户录,广搜资料,终于卒五年之功而完成初稿。以后陆续改订,积二十六年之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500万字的巨著《国榷》。。岂料两年后,清顺治四年(1647)8月,书稿被小偷盗走,他满怀悲痛,发愤重写。经4年努力,终于完成新稿。顺治十年(1653年),60岁的他,携第二稿远涉北京,在北京两年半,走访明遗臣、故旧,搜集明朝遗闻、遗文以及有关史实,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

       之痛。,使这部呕心沥血之巨作得以完成。

       这个小偷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可恶的小偷!小偷无非时盗些银钱衣物,然而这个贫寒的家没有给小偷惊喜,于是他顺手拿走了谈迁的书稿,算是泄愤吧。这是一个“史家”二十六年的呕心沥血啊,这个小偷,改杀!如果我有历史的审判权,我就去捉了这个小偷,让他偿还谈迁的“心血”,这是无价的心血啊!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谈迁在书稿被盗后的痛苦,一个贫寒一生,终其所能才完成书稿的53岁的老文人,这个打击无疑是天大的!谈迁发出这样的感叹:噫,吾力殚矣!文人的坚韧这个时候起了作用,谈迁迅速从沉沦终走出,说道:吾手尚在,宁已乎!

       命运对这个老人,何其不公也!呜呼!

       这个小偷的“盗品”还不如纵横江湖的大盗,那个小偷是卑劣的!何其卑劣的小偷啊!顺治十四年,谈迁逝世前不久,他应同乡友人沈仲嘉之邀,和友人钱大球去山西平阳,路过山东聊城一带,碰见两个强盗持刀打劫。谈迁镇定自若说道:“我们都是读书人,箱子里都是破书,那里来的钱财?”强盗见状抱拳说“惊动”而去。

       可见,这两个强盗比起那个卑劣的小偷,可爱多了!

       二,谈迁的节操,作文和拒文:

       谈迁一直是考给别人抄写谋生的,这是很艰苦的。尽管艰苦,他也从不为钱财和骨气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崇祯十五年冬,有商船从日本走私人参,价值十万金。在海宁登陆,前往嘉兴。邑令刘宪模抓了私贩,但不上报,企图侵吞这批人参,肯托谈迁写信给浙江巡抚,买通关节。谈迁认为此时重大,隐瞒不住,拒绝写信,后果然事情败露,刘宪模被罢官。

       顺治十二年,谈迁在北京。自己的同乡,新科的进士杨雍建托谈迁的老友沈仲嘉,转求谈迁代拟两份信稿。谈迁很不情愿的答应了。后来杨雍建又派人来找他,谈迁一口拒绝了。在日记中写道:我年纪老了,不受年轻人的侮辱。姓杨的虽然是海宁同乡,却让我干着干哪。无非是仗着自己的进士头衔,你做你的高官,我当我的穷书生,我们毫不相干。(大意如此)

       但是他却肯为一些人写东西,不计报酬。史可法在扬州督师的时候,那篇《史相国誓师文》就出自谈迁之手。此外,还为史可法拟过一篇《乞援文》。

       南明弘光元年(1645)为阁臣高弘图的记室,出谋划策,力图恢复。颇受高弘图、张慎言等赏识。后拟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他感到“时事日非,不足与有为”,坚辞不就,引退回家隐居。

梅兰芳的名言10句!

        

篇一:关于诚信的名言:讲诚信句子

        诚信是社会的通行证,法治是国家的座右铭。

        诚信是社会的支撑点,法治是社会的生命灯。

        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晴雨表。

        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诚信是一种自我约束的品质,不是通过一篇文章或一句话就能检验得出的。

        诚信是友谊的必备条件。

        诚信是在衡量自我得失时失去的。

        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诚信塑人,法治兴邦。

        

篇二:关于诚信的名言:诚在心间,信在人间

        1、人之交往在于诚,世之安宁要靠信。

        2、国有诚信必兴,家有诚信必和,人有诚信必贤。

        3、诚如试金石,信是金钥匙。

        4、承诺重于泰山,信誉高于生命。

        5、诚信是心灵与心灵间最默契的对话。

        6、诚信是道德的底线,守法的基础,社交的规则,和谐的前提。

        7、人人诚实千家暖,行行守信万代春。

        8、诚在心间,信在人间。

        9、诚信的人,走遍天下有朋友;虚伪的人,踏破铁鞋无知己。

        10、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名片;诚信是立足市场的基石;诚信是人一生的身份证。

        11、每个公民的诚信创造了社会的可持续生产力。

        12、广告是银,合同是金,承诺是铂金,诚信是钻石!

        13、将诚信存入生命的银行,为你的事业成功兑现珍贵的利息。

        14、创新是发展的助推器,诚信是和谐的润滑剂。

        15、真诚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守信是构筑社会的基石。

        16、为官者诚信,国泰民安;为民者诚信,和谐发展;为商者诚信,商机无限;为友者诚信,高朋满座。

        17、发展是硬道理,诚信是软环境。

        18、诚信是双腿,支撑我们立足社会。

        19、诚开金石,信步天下。

        20、永开不败的诚信之花,永不消逝的中华美德。

        21、金钱无法弥补道德缺陷,诚信能够提升人生品位。

        22、诚信友爱,和谐社会的一个动人音符。

        23、诚信是无形资产;诚信是无字招牌;诚信是无言口碑;诚信是无声广告。

        24、人格无价诚可贵,事业有成信当先。

        25、家事、国事、天下事,诚实无小事;党心、民心、百姓心,守信赢人心。

        26、诚信是为人的基点,诚信是事业的支点,诚信是成功的起点。

        27、诚信,不但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更体现出文明的力量。

        28、鸟语动听,是因为没有虚假杂音;花香迷人,是由于从不涂脂抹粉。

        29、诚实,道德之基;守信,和谐之源。

        30、你我诚信厚道,社会和谐公道。

        31、诚信,一份双赢的合同。

        32、诚信是品牌,是信誉,更是竞争力。

        33、信为人际交往的绿灯,诚是心灵沟通的桥梁。

        34、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35、诚是心的写照,信是行的准绳。

        36、诚,人之筋骨;信,人之血肉;二者合一,乃立人之本也!

        37、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38、诚信就像一桶酒,越酿越醇;诚信就像一朵花,灿烂缤纷;诚信就像一片海,辽阔无边。

        39、事业参天树,诚信乃沃土。

        40、人因诚信而高尚,人因无信而卑微。

        41、以信立身,传承古国遗风;以诚处世,光大华夏美德。

        42、莫因事微而不诚,不为善小而失信。

        43、诚不避贫富,信无论大小。

        44、海纳百川,以诚为先纳天下之才;有容乃大,以信为重领潮流之首。

        45、花可以不结果,但不可失去色彩;人可以不得志,但不可失去诚信。

        46、“诚”通全国,“信”达世界。

        47、你不真诚,我不真诚,何来真诚?你不守信,我不守信,叫谁守信?

        48、宁做诚信的傻子,不做虚伪的智者。

        49、要把金钱置于诚信之中,不要把诚信置于金钱之中。

        50、诚无老幼,有诚可嘉;信无大小,有信则誉。

        51、诚信就是从我做起,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心心相印。

        52、今天付出诚意,明天收获信誉。

        53、明明白白我的心,诚诚信信我的行。

        54、走出家门,莫忘带上“信用”卡。

        55、敞开诚恳情怀缔造美好人生,理顺信用网络构建和谐社会。

        56、宁可穷而诚实,不可富而失信。

        57、诚实自幼养习惯,定能养到成自然;守信从小练内功,一直练到夕阳红。

        58、用我们的真心和诚心,换您的放心和舒心。

        59、和诚实为伴,坦荡人生不孤独;与守信同行,天广地阔任驰骋。

        60、喜迎东西南北客人人皆诚,笑纳五湖四海财事事讲信。

        61、人人需要诚信,人人希望诚信,人人播种诚信,人人收获诚信。

        62、诚信说话话动听,诚信办事事必成,诚信做人人受敬。

        63、宁失万贯,不失诚信。

        64、一点一滴培育诚信,一生一世成就事业。

        65、诚——始于心,表于行,终于信。

        66、以诚律己,心正胸坦肠清显理念;用信昭人,业兴财旺事顺见精神。

        67、社会的诚信在于个人,个人的诚信在于言行。

        68、把诚信带在身边,你的笑容灿烂每一天。

        69、上下求索路,诚实载君行天下;漫漫其修远,守信随我天地宽。

        70、诚信档案是的财富,失信记录是最痛的耻辱。

        71、一次失信的债务,需一生去偿还。

        72、诚信者,得道;失信者,失道。

        73、取信需十年,失信在一刻。

        74、当诚信离你而去,邪恶便乘虚而入。

        75、内外虚假、上下欺诈,没有规矩乱天下;左右诚实、前后守信,方圆和谐治国家。

        76、原谅自己的一次失信,就是结交了一个不良之友。

        77、诚信做人八面来风,虚伪处事四面楚歌。

        78、诚信就是成功,失信就是失败。

        79、人生的旅途漫长,不能因失信而变得短暂。

        80、丢失钱财悔一时,丢失诚信悔一生。

        81、至诚者高尚万人敬,弃信者卑劣千夫指。

        82、诚信是心想事成的朋友,虚伪是事与愿违的伴侣。

        83、诚信者,一言九鼎一字千斤;虚伪者,洋洋千言一文不值。

        84、诚信是文明人的良知,温馨而又自然;虚诈是缺德者的枷锁,阴冷而又沉重。

        85、心诚万里无阻,无信寸步难行。

        86、一次诚信一条路,一句谎言一堵墙。

        87、骗别人一次甚于伤己心百次。

        88、商不在巨,讲诚则兴;店不在大,守信则名。

        89、金字招牌,千年不倒以诚为本;买卖经商,勤劳致富靠信立足。

        90、诚信经商万万年,欺骗经商一阵烟。

        91、承诺不能带引号,诚信严禁有问号,许愿不妨省略号,兑现务必惊叹号。

        92、“言”行一致,事业才有“成”;“人”要大写,九鼎换一“言”。

        93、上海市民讲诚信,海纳百川赢人心。

        94、何谓上海人:诚信为上,宽容如海,平易近人。

        95、十里南京路,真诚不改;一条黄浦江,信义常留。

        96、亮出上海诚信笑容,广迎世界真挚朋友。

        97、诚信上海,近悦远来。

        98、诚信铸就申城之美,世界共享玉兰之香。

        99、阿拉上海人,诚实又守信,勿能门槛脱精,说一不二笃笃定定。

        100、诚信满上海,和谐赢未来。

        

篇三:关于诚信的名言:民无信不立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中)三毛

        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瑞士)阿米尔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英)莎士比亚

        守信用胜过有名气。——(美)罗斯福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德)康德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英)哈伯特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民无信不立。——孔子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

        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斯宾诺莎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

       我们在坚持工作之外,还必须养成坚持休息的习惯。——梅兰芳

       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梅兰芳

       精神畅快,心气和平。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梅兰芳

       一个演员正在表演力旺盛之际,因为抵抗恶劣的社会环境,而蓄须谢绝舞台演出,连嗓子都不敢吊,这种痛苦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之所以绘画,一半是为了维持生活,一半是借此消遣。否则,我真是要憋死了。” ——梅兰芳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梅兰芳

       也许其实你一直都是个凡人 ! ——梅兰芳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档案工作名人名言”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