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诗歌中的表现手法_诗歌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ysladmin 2024-05-11 人已围观

简介诗歌中的表现手法_诗歌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作为诗歌中的表现手法话题的专家,我对这个问题集合感到非常兴奋。我会按顺序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以便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

诗歌中的表现手法_诗歌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作为诗歌中的表现手法话题的专家,我对这个问题集合感到非常兴奋。我会按顺序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以便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1.古诗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2.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3.诗词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4.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有什么?

5.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

6.古诗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中的表现手法_诗歌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古诗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古诗词常用表现手法解说

       一、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景物、某个事件的叙述、描写,含蓄地抒发感情,则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含蓄美,所以往往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比如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在这首诗中,作者借登岘山凭吊羊祜,抒发了自己的郁积和愤慨。诗人入京求仕不遇,心情一直很苦闷。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登此山者多矣,皆湮灭无闻”的话,联想到自身处境——空有抱负却不得施展,“湮灭无闻”正是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泪下。全诗借古抒怀,把深沉的感慨隐含在看似平淡的描绘之中。

       二、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则是侧面描写。汉乐府《陌上桑》中对秦罗敷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当典型: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诗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这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宕,不直接写罗敷本人,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巧妙的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比与兴

       “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其作用是:用具体的常见的事物形容那些不常见的事物,从而使读者易于理解;能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使其形象鲜明。比如秦韬玉的《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诗歌写一个“贫女”的自白,她毫不掩饰地倾诉衷曲,自伤自叹,自矜自持,令读者既同情其遭遇又钦佩她的人格。其实,作者曾因进士不第,长期在幕府中做事,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也就是说,“贫女”形象中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愁,以及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 高情调。“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和“兴”常联系起来在一首诗中运用。比如戴叔伦的《三闾庙》

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一、积累一些诗的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喻、夸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象征(用象征化抽象为具体)、用映衬对比突出形象特征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映衬{正衬、反衬},联想、想象、用典、比拟、借代、互文、通感、双关、反语、反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铺垫、通感、以小见大、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白描等表现技巧。

       二、诗歌修辞手法的考查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夸张: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有音节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反问:加强语气。

       顶真:回环跌宕,具有旋律美。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注: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

       三、表现手法训练

       (一)、借景抒情法

       借景抒情又可称之为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景衬情、寓情于景等,是古诗词最为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古诗词中只要提到景,就可以将其归为借景抒情一列。尽管有时关于表现手法的提问重心不同,但答借景抒情至少是不错的。试举两例:

       其一:武昌阻风

       ( 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船,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近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问:诗人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满腹的相思和愁绪。

       其二: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问:诗中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答:触景生情,表达了苦苦的思乡之情。

       (二)、托物言志法

       托物言志也常被称为借物抒怀、托物喻人等,是作者通过对花、鸟、鱼、虫、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的褒贬臧否来含蓄地表达志向或抒发对世事及个人身世的感慨。试举两例:

       其一: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问: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借物抒怀,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

       其二: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答:托物言志,借白梅不与凡桃俗李争高低的高洁品格抒怀写志,袒露了自己的襟怀表达了自己的节操与抱负。

       (三)、运用典故法

       用典又叫用事,也可理解为借古讽今,多是作者将具有警策作用的神话传说、古人古事 、名言警句等运用到自己的诗歌中,推陈出新,表达对世事、世人的看法。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旧瓶装新酒”,自然别有一番滋味。试举一例: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①,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皆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②。

       问: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

       答:运用典故法。①中“门外楼头”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说的是隋大将韩擒虎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外,陈后主跟他的宠妃张丽华还在结绮阁寻欢作乐。②中《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歌,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至今商女,时时尤唱,《后庭》遗曲 ”则同时化用了唐朝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句子。

       (四)、比兴手法

       比兴手法最早在《诗经》中运用较为普遍。“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比喻、比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起兴、兴喻。试举一例: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有蔡家亲。

       注:晋人羊祜为蔡邕外孙,故称表亲为“蔡家亲”

       问:这首诗的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比兴兼用的手法,用风雨中飘摇的黄叶树比喻孤灯下凄凉的白头人,烘托了悲凉的气氛。作者先写“黄叶树”以引出 下文的“白头人”,是为“兴” 。

       (五)、虚实相生法

       虚实相生也叫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衬实、景随情迁、情随景生等。“实”就是眼前的景物,“虚”就是想象的景物。因此,虚实相生亦可列为浪漫想象。试举一例: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问:有人认为,第三句诗拆用《梅花落》曲名,在手法上使全诗意境丰盈,你认为是这样的么?为什么?

       答:是,“梅花落”的拆用,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笛声化作满地落花。景象虚实相生,视听相通,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配,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使一种思乡之情感而不伤。

       (六)、对比法

       对比又叫正反对比,作者往往将两种截然相反的事物对照列举而出,以使读者在鲜明而强烈的比较中体味到含蓄深刻的寓意 。试举一例:

       观 祈 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答: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百姓以“萧管”迎龙祈雨与朱门恐春雨潮湿“管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含蓄,讽刺性强。

       (七)、衬托法

       衬托也叫烘托、烘云托月、侧面描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渲染。作者不惜笔墨对描写对象周围的自然景物大事铺排渲染,让读者在浓烈的自然

       景物中或倾听历史的回音,或感受作者自己的情境。试举一例:

       楚 城

       陆游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百五十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侧面烘托手法。作者用江上的荒城,猿鸟的悲啼,以及亘古不变的滩声烘托了屈原这个历史人物的悲哀命运。

       (八)、以小景写大景法

       以小景写大景就是通常说的以小见大。作者通过对景物局部的刻画雕

       琢使读者明显感受到景物的整体。试举一例:

       游 园 不 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问:本诗使用的艺术手法主要是什么?

       答:以小景写大景法。作者先概括大地“春色”于一“园”,强调“春色”不但“满园”,而且满到“关不住”的程度。用“关不住”一呼,再用“出墙来”一应,把“一枝红杏”写得无比鲜活,使读者由一枝红杏而阅尽人间春色

       (九)、互文

       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为了达到文字简洁、含蓄凝练的要求,让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使其“互文见义”。例如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意思是:迢迢皎皎牵牛星,迢迢皎皎河汉女。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上逢李龟年》)  意思是:(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黄花。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汉乐府《木兰诗》)  三句的意思是:开我东、西阁的门,坐我东、西阁里的床。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贴上黄花。雄兔和雌兔脚都扑朔,眼都迷离。不是开东门坐西床;不是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贴黄花只对镜而不当窗;也不是兔子“脚扑朔者为雄,眼迷离者为雌”。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问:诗中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互文

       (十)、落笔他方(或从对方落笔)意在笔先、主客移位的写法,诗人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反衬出自己冬至夜思念亲人之苦。

       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诗歌最后两句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何特点?

       答:三、四两句正面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里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样写,不仅回应了上文“抱膝灯前影伴身”,诗人坐了多久,想了多久,诗中一字未提,而是通过第三句作了暗示:“想得家中夜深坐”,不是说明诗人自己也已“坐”到深夜了吗?用这种翻进一层的艺术手法,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至于家中人“说着”什么?未做进一步阐发,给读者又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反映了游子对家人的思念。

       (十一)、白描:对描写对象用最简练的笔墨粗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方法。

诗词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很多,包括对比、夸张、借代、反衬、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动衬静、虚实结合等等。

        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生活现象、不同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借代: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

       托物言志: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借古讽今: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虚实结合: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有什么?

       一、用典?

       (一)用事:借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二、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三、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四、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五、渲染?

       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六、象征?

       用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也就是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整理。?

扩展资料: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体的表现技巧: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等。

参考资料:

表现手法-百度百科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

       1.借景抒情

       古代诗歌中的“景语皆情语”,可以说景物中都包含着诗人的感情,都是诗人情感的委婉流露。景物的色调尤其值得注意,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客舍青青柳色新”中“青青”给人一种因离别而产生的凝重之情;“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大红大紫却给人盎然的春意。相应的术语还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2.托物言志

       有些情感,诗人总是不愿或不能直接倾诉,于是诗人就将这些情感寄托在外物上。象征手法也属于这一类。如明朝于谦的《石灰吟》,借对石灰的赞美来表达自己“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情怀;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借对莲花的赞颂表达了自己要保持高尚节操的君子之风。

       3.借古讽今

       这在咏史、怀古诗中是最常见的。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杜牧的咏史诗很有名,特色也是托古讽今,向当权者提出忠告。脍炙人口的《过华清宫三绝句》,写的是唐玄宗,针对的是唐敬宗和唐文宗。而《赤壁》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三乔”,语面对赤壁之战怀古,实则预感到唐朝将亡,发出慨叹。诗中含一哲理:兴盛与衰亡,有着历史的必然,但是谁成谁败,何时成何时败,也有偶然性。

古诗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

       对比(对照)

       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正意反说(反语)

       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借古讽今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含蓄,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用典

       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沈佺期《独不见》“卢家**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的孤独愁苦。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朊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古诗词有哪些表现手法

       古诗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如下: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

       三、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况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四、铺排

       铺排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

       《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五、渲染

       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译文: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怆然而涕下。

       (2)赏析: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译文:烟雾笼罩着水面,月光笼罩着沙岸,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酒楼里的人们还在寻欢作乐,那些卖笑的歌女浑然不知亡国之痛,隔江还唱《后庭花》。

       (2)赏析: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

       (1)译文: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2)赏析: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译文:而陶潜《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无意见南山。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此中当自有真意,要辩论已忘言

       (2)赏析: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译文: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2)赏析: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7、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8、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9、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好了,今天关于“诗歌中的表现手法”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诗歌中的表现手法”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